“你英勇捐躯,我倾情相守” 记镇原籍全国武警部队“十佳军嫂”朱红红

陇东报 2020-08-07 00:57 大字

通讯员白勇涛

强忍丈夫殉职之痛,以柔弱的双肩挑起生活的重担,几十年如一日,替夫尽孝,无怨无悔,她就是镇原籍全国武警部队“十佳军嫂”朱红红。

“妈,水烫不烫?”“刚合适,头发洗净了,感觉轻松多了。”朱红红像往常一样给婆婆洗完头,将婆婆扶上床。年逾古稀的婆婆欣慰地看着儿媳妇,想说什么又咽了下去。

今天是朱红红和丈夫袁耀武结婚18周年纪念日,朱红红强忍内心的伤痛,走出屋子,来到院外拾掇了一捆柴火,准备给公公婆婆做洋芋糊糊面,这也是丈夫袁耀武生前最爱吃的面。

袁耀武牺牲前,朱红红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小家,丈夫是原武警交通第四支队二中队(现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养护十九中队)的指导员,儿子袁斌就读于镇原县城的一所小学,公公婆婆身体硬朗,她在县城找了份临时工,陪孩子上学。每到周末朱红红总会领着孩子、带些好吃的回家看望公婆,帮公婆洗衣做饭。虽说和丈夫袁耀武聚少离多,但一家人的感情却始终如初,其乐融融。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2008年3月1日,袁耀武在参加川藏公路觉巴山路段抢险救援任务时,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0岁。听闻丈夫去世的噩耗,朱红红伤心地晕了过去。清醒过来的朱红红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在简单办完丈夫的葬礼后,她强忍痛苦,决定好好走以后的路。

“我老公不在了,我还是要照顾好老人和孩子。”朱红红坚定地说,自己的丈夫是为保护国家公共财产而牺牲的,作为妻子很伤心也很光荣。

“红红乖得很,跟女儿一样,要种田,要养活我,还要照顾孩子念书,忙里忙外很辛苦。”朱红红的婆婆罗水花说。“我这个媳妇真不容易,既当儿子又当媳妇,当了爸爸又当妈妈,全家人的重担在她一个人身上,真的很苦。”朱红红的公公袁仲兴告诉记者。

袁耀武牺牲后,公公婆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十几亩地就主要靠朱红红种。有次收麦子,由于蹲得时间过长,朱红红腰腿发麻,为了赶在下雨前把剩下的麦子收完,她坚持半弯着腰加快收割速度,不料手被割伤了,她强忍疼痛,用手绢简单地包了一下,硬是赶下雨前把麦子收完了。

朱红红的婆家在镇原县方山乡王湾村,前些年这里的群众吃水主要靠人担畜驮。为了让公公婆婆省心,朱红红接过了公公的担子,开始拉驴驮水吃,每次走十几里的山路才能到达水源地,一趟水驮回来,朱红红累得满头大汗。朱红红的公公婆婆住了大半辈子的土窑洞,没能住上砖木房子,朱红红就请人在自家院子盖了四间砖木房,让两位老人住进了新房子。公公袁仲兴牙齿不好,朱红红就带他到镇医院看医生补牙;婆婆罗水花患有冠心病,为了给罗水花看病,朱红红在上海干过机床工,到北京做过保姆,还当过保险员、销售员和绣娘。

丈夫牺牲12年来,朱红红不离不弃,任劳任怨,耐心细致地照顾着老人和孩子,这份坚守和执着感动了周围的邻居和亲朋好友。2019年,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举办首届评选最美军嫂活动,朱红红以全票当选最美军嫂;今年3月,朱红红荣获全国武警部队“十佳军嫂”称号。

如今,儿子袁斌已经17岁了,就读于庆阳二中;公公袁仲兴和婆婆罗水花身体硬朗,心情舒畅。

朱红红说,她和丈夫袁耀武是邻村,初中高中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那时就认识了。后来丈夫袁耀武由于家境贫困,高三没毕业就去当兵了,在部队上了军校。自己高中毕业后,上了高职,期间两个人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感情很好。

每到结婚纪念日,朱红红就会拿出丈夫生前的军装照看一看,摸一摸。她说:“2002年,我和耀武在孟坝街道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还没来得及拍婚纱照,部队就有任务了,他就去了西藏。所以,现在就只能看看他的军装照了。”

为了让儿子袁斌记住袁耀武工作和牺牲的地方,每年清明节朱红红都会带着儿子袁斌重走川藏路,去芒康烈士陵园丈夫的公墓前祭扫。

“袁斌说他要像他爸爸一样成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朱红红说,儿子明年就要高考了,她希望儿子能如愿考上军校,穿上军装,践行袁耀武未完成的使命。

新闻推荐

刘义军:笔墨丹青架起东西部协作文化桥梁

本报记者张宁宁通讯员陈兵自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以来,天津市静海区先后选派百余名党政干部、专技人员到镇原县开展对口...

镇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