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遗珍 茹水文明 探访镇原县博物馆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7-11 00:45 大字

▲明花蕾形铜锤一级文物。通长35.2、蕾直径5 厘米。锤呈圆球花蕾形,两面各饰兽首纹,眼嵌蓝色琉璃。柄首正多面体,顶面雕一花卉纹。造型别致,做工精细,铜质优良,是明代铜器中的精品。

战国对鸟首铜剑一级文物。长29厘米、宽4.9厘米、重200克,剑呈柳叶形,剑首为两鸟头相对,形成双环形,鸟头形象逼真。制作工艺精湛 ,铜质优良,具有匈奴文化系统青铜器的时代共性和地方特性,当时用来佩带或用来防身之用,不能用于刺杀格斗。

▲唐孔雀瑞兽葡萄纹铜镜二级文物。直径20 、厚1.5厘米。此镜由瑞兽、孔雀和葡萄蔓枝构成主题纹饰,形体厚重,造型独特,纹饰精巧豪华。瑞兽葡萄镜应该是外来文化和中国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常山下层文化篮纹单耳红陶四联罐通宽17.6、高9.7厘米。四个单耳罐相互连接在一起,是常山下层文化器物中少见的器型之一,全国独一无二,十分珍贵。

▲东汉“南阳宛造”铜弩机一级文物。弩机郭长14.2、郭宽3、郭高3、悬刀长6.8、望山长6.1厘米,重1100克,弩机制作精良,外观平整光洁,铜质优良,悬刀上阴刻“南阳宛造四石弩匠工张平二十一”十四字。对研究中国汉代远射兵器和军事装备提供了珍贵资料。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一级文物。长11.1厘米,宽8.3厘米,厚0.2厘米,重150克,其上阴刻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谦疑者,皆明壹之。” 诏文记述了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立称号为皇帝,并下诏书给丞相隗状、王绾,把全国不统一而混乱不清的法律、度量和各种制度都统一起来。对研究秦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秦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提供了翔实的物证,同时也对研究秦时的书法艺术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艺术和史料价值。

▲唐鎏金一佛二菩萨铜造像 一级文物。佛高8.1厘米, 这组造像从风格上来看,已走出了早期古朴和魏晋南北朝瘦骨清秀像,出现了盛唐时期健康丰满,雍容华贵的风貌。造像在镂空铸造技术方面非常成熟,体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

镇原县博物馆1950年开始收藏和管护文物,1986年经镇原县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一座以收藏、宣传、科研、陈列历史文物为主的综合性三级博物馆。1996年被列为镇原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确定为镇原县未成年人教育基地,2008年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目前,馆藏文物以历史文物为主,门类齐全,涵盖了旧石器时期至今各历史年代的文物共5000多件,有陶器、瓷器、铜器、玉器、雕塑造像、石刻、砖瓦、铁器、货币、石器、牙骨器、漆木器、书画、文具、印信符牌等16个门类。有珍贵文物771件,其中一级文物46件,二级文物56件,三级文物669件。

(镇原县博物馆供稿)

新闻推荐

刘银利: “不能辜负乡亲们对我的信任”

本报见习记者张楠30多年的务果经历,既务出了他与苹果的“不解之缘”,也务出了他与乡亲们的财富。他就是镇原县太平镇彭阳村...

镇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镇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