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秀镇原大山深处43年的“背行者”

陇东报 2020-05-09 00:51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凡

她是大山深处一位“春种秋收农事复”的农村妇女,却护送身体残疾的教书丈夫在弯曲陡峭的羊肠小道上走出了人人称颂的人生;她不知道“磐石无转移,蒲苇韧如丝 ”,却43年如一日,用纯朴的情感和坚定的付出负重前行,为家庭换得岁月静好;她不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却把她的温暖形象印在了十里八乡人的心里,乡亲后辈都为她竖起了大拇指。她就是“教坛保尔”张学成的妻子白富秀。

不离不弃照顾残疾丈夫43年

暖阳照耀,春风和煦。走进镇原县殷家城乡李园子村张学成家里,他的妻子白富秀正在帮助他锻炼身体。

63岁的白富秀有着坚毅的脸庞,温暖豁达的笑容;67岁的张学成头发花白,依靠双拐行动,但精神状态不错,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谈起过往,张学成说:“我的故事离不开她……”

1976年,20岁的白富秀经人介绍认识了身体残疾的山村教师张学成。初见,张学成温文尔雅,十足的读书人样子。“我不识字,崇拜有文化的人。”大半生走过,说起这段姻缘,白富秀笑了,她说没有后悔过。

1977年,二人喜结连理。从此,大山深处,前路艰难。他有他坚持的信念、拐杖下的讲台和土地。他说,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也要改变大山里孩子的命运。她有她守护的理由、幸福的梦想。她说,相信他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日子也一定会好起来。她一个人承担了全部家务,伺候丈夫、照顾孩子,担水、做饭、洗衣、农活,样样都干得井井有条。“累极了,背着他会哭,但哭完了还是要坚持下去,也没有埋怨过他。”白富秀说。

张学成告诉记者,有时候身体不舒服,心情烦躁,会对妻子发脾气,可她总是默默忍受。“我是他最亲近的人,他心情压抑的时候,除了我,还能找谁发泄呢?”说起这个,白富秀没有委屈,露出了温暖的笑容。

几十年来,白富秀用血汗和坚毅支撑着整个家,她相信,哪怕道路曲折,哪怕慢如蜗牛,最终也会走向幸福。

1996年,残疾的张学成左腿根患上了“葡萄瘤”,一旦破了,就会感染。每天上课及回宿舍,他都需要学生的帮忙。“经常在干农活的时候,有学生跑来叫我,我就得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赶去照顾他……”白富秀哽咽了。

“她为我端屎端尿,擦洗身体,一有空闲,就为我洗头发、理发、刮胡子修面、搓洗脚上的硬茧,要我精精神神、体体面面地当‘先生’。”张学成眼中饱含泪水。

祸不单行。1998年秋天,张学成又患了结肠炎,需要用药物灌肠治疗,15天一个疗程,每天都得灌一次。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白富秀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会了灌肠,之后张学成便离开医院回到了李园子小学。这次更是苦了白富秀,每天下午到放学时分,她便放下手中的活,小跑着赶到学校,为他灌肠。这样坚持了一年多,白富秀原本敦实健壮的身体瘦了一圈。

他们的婚姻,艰难不断,可白富秀却走出了山长水远的情意。43年如一日,给了丈夫最多的温暖。如今,两人相濡以沫,恩爱如初。“既然选择了他,这辈子就该好好伺候他。”白富秀说。

羊肠山道上“驮”着丈夫去教学

1993年秋,黄昏时分,殷家城大山里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上清冷寂寥,只听得见一头毛驴“嘚嘚”的蹄声。牵着毛驴的是白富秀,她肩上扛着两根拐杖,驴背上驮着她的丈夫张学成。突然,丈夫打破了沉默:“这么多年,嫁给我,亏了你啊。”白富秀没有应声,只是一个劲地爬着坡。上到山顶她才转过身来,一边喘气一边说:“亏了我怕啥!娃娃和家长们对我们这么好,千万不能亏了孩子们。”

白富秀说,从家里到李园子小学10多里的陡峭山道上,她牵着毛驴“驮”着丈夫到底走过多少回,摔过多少跤,流过多少汗,她已经记不清了。她只记得丈夫安慰她时亲切的话语、学校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丈夫在教书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这些都在为她鼓劲。

“从家通往学校的路上必须翻越的那道深沟,我永远不会忘记。”张学成说,妻子坚毅的目光,不堪重负的喘息,都让他刻骨铭心。那道沟毛驴驮着人是越不过去的,每次走到这里,妻子都用尽全力从驴背上抱下他,背着他走下一段陡坡,越过沟坎,妻子一手抓着坡坎边的荒草丛,一手紧紧攥着他的胳膊,一步一喘地将他背上只有一尺多宽的小路,再将跑到一边觅草吃的毛驴使劲拉过来,又将他抱上驴背。汗水从她通红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渗进衣领里,可她毫不抱怨,牵着毛驴向学校走去。

1997年冬天的一个早晨,连着下了两天的大雪已经把殷家城的群山封得严严实实,可砂粒般的雪还是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天刚冒亮,张学成便推开房门望着大雪发呆。白富秀知道,学校已进入了紧张的复习阶段,马上就要期终考了,把教书看得比命还重的他能不着急吗?于是她叫来了哥嫂妯娌,带着铁锨和扫帚,开始从门外一段一段清扫路上厚厚的积雪,白富秀铲一段路,便回过头来背上丈夫往前赶一段。

在白富秀的全力支持下,张学成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山村教坛上辛勤耕耘了30多年,李园子小学的孩子们一个个毕业了,有的进了名牌大学,有的当了国家干部……张学成被人们誉为“教坛保尔”,先后19次受到乡级、7次受到县级表彰奖励,3次被原庆阳地委、行署命名为全区“优秀教师标兵”“优秀共产党员”。2000年9月被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园丁奖”。2001年教师节期间,他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2006年6月,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举行首场“张学成事迹巡回演讲报告会”那天,场内掌声阵阵,场外,殷家城的山头上,白富秀泪流满面,是心酸,也是欣慰。张学成声音颤抖:“没有富秀,我取得不了这些成绩。”

用爱与坚强为家撑起一片天

“母亲是我们家的支柱,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父亲的成功离不开母亲默默无闻的付出!她朴实,吃苦耐劳,有着坚强的意志,如果没有这样一位母亲,就没有我们姐妹的今天,她是我们心中真正的女神!”在电话里,张学成的女儿张艳霞告诉记者,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只要想起母亲,她就会振作起来,勇敢向前。

张艳霞说,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将父亲送到学校后,又得马上赶回家,家中的鸡在等着她喂食,毛驴在等着她添料,猪也正在“嗷嗷”地唤食,她们姐妹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妈妈回来,天黑了好久,母亲才能出现在门口的那道坡上。

白富秀说,那些年月的自己,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把娃娃培养好,把丈夫的病看好。“我不识字,吃了太多苦,一定要把孩子送进大学。”白富秀说,渐渐长大的两个女儿非常懂事,放学放假回家争着抢着帮忙做饭、洗衣服、喂牲口,什么活都干。

“最困难的其实不是送学成去学校,而是一个人种地。”白富秀告诉记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家里分得了80亩山地,这些地零零散散,多半都是“滚牛洼”,干起来特别费力,心强好胜的白富秀饿了便啃些干蒸馍,渴了咕咚咕咚喝一肚子冷水,只为了能有个好收成。

“星期天,学成闲暇时拄着双拐来到地头,陪我说说话,劝我慢点干,我心里是暖和的。”白富秀擦了擦眼泪说。

“母亲让我们好好念书,希望我们不要再重复山里人的日子。”大女儿张云霞说,上中学的时候,她看到家里艰难,想要辍学打工,母亲发脾气了,坚决不同意。于是她努力上进,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问及家庭生活里的幸福时刻,云霞微笑着说,农闲时节的星期天,天气晴朗,他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父亲看书,母亲纳鞋底,她和姐姐玩耍或者写作业。这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

张学成的四哥张学智说:“学成娶了个好媳妇,几十年来,她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照顾学成、孝敬公婆、种庄稼、教育子女,村里的人都拿她当学习的榜样,年轻媳妇有了委屈和矛盾,都愿意听富秀的话。”

每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嫁给张学成43年,白富秀头发白了,腰也有些弯了,然而她帮丈夫实现了人生价值,他们的两个女儿也成才了。如今的她不用再赶驴驮着丈夫去教学了,不用再在寒风凛冽的山路上为丈夫扫雪开路了,不用再用尽全身力气与苦难抗争了,她的丈夫和孩子,终于给了她一片安宁幸福的天空。

在张学成夫妇的旧庄院子里,白富秀亲手栽植的青柏挺拔而立。多少年来,这院子的女主人,就像它们一样,斗寒傲雪,坚强不屈,毅力不倒,给家里献出一片绿荫,撑起一片晴天。

新闻推荐

李文洁代表 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

本报讯(实习生王华记者丁艳)“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是市委、市政府在新时期为加快全市教育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镇原县有需...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