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清建办合作社与社员有“富”同享

陇东报 2019-06-06 01: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耀 通讯员曹延延)初夏五月,阳光明媚,记者来到镇原县殷家城乡北岔村,只见地里栽植的中药材绿油油一片,长势喜人,十几个农民正忙着除草。村民路永军欣喜地告诉记者:“今年从开春到现在我们夫妻俩已经赚了8000多元了。”

自栽植中药材起,路永军夫妻二人就在中药材基地种药、放苗、除草,每天都有100元到120元的收入。“村上有了合作社以后,我就把自家的20亩地流转过去,每亩地流转费100元,还能在合作社务工,十分方便。”路永军所说的合作社,就是北岔村村委会副主任陈占清去年建办的清辰种养专业合作社,主要种植中药材丹参。

陈占清既是村干部,也是一名党员。为了增加村里农户收入,他把女儿上大学的钱拿出来建办了清辰合作社。“我是这个村里的人,也是村干部,就想为村里群众办点实事。”陈占清说。

合作社建办前,到底是搞养殖还是搞种植,陈占清最初也考虑了很久,最终通过考察确定了种植中药材。“县里有中药材基地,市场前景广阔,给我吃下了‘定心丸’,让我坚定了信心。”陈占清说。

为了种好中药材,确保“开门红”,陈占清花了不少心思,听专家讲解,自己网上查,同其他乡镇中药材种植户交流经验,亲自在地里实践劳作。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合作社栽植的350亩丹参茁壮成长,成活率很高,陈占清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看到种植中药材的效益,村里很多农户纷纷加入陈占清的合作社,想要跟着他一起致富。“我一有时间,就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离家近,收入还不错。加之我养了25只羊,一年收入就在3万元左右。我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北岔村苏湾组贫困户白富林说。

为了进一步发挥“331+”产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效应,清辰合作社将村里贫困户中有意愿、无能力、无条件的11户贫困户作为第一批入股对象,纳入带贫范围。合作社优先使用入股贫困户劳动力,定期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鼓励全村有意愿的农户到合作社学习,并积极动员自主种植。同时,合作社流转土地300亩,将审计署帮扶的15万元资金投入进来,作为村集体资金入股分红,解决了村集体空壳的难题。

说到今后的打算,陈占清说:“再苦再难也得把合作社办好,不能半途而废。我不仅要把丹参种植面积扩展到500亩,还要种植其他药材,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新闻推荐

旧衣物投进回收箱后去了哪里?

文/图本报记者郑朝静近一两年,西峰城区各大小区内标有“旧衣物回收”的回收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解决了众多居民家庭处理旧...

镇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镇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