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子”拔“穷根” 镇原县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陇东报 2019-05-24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刘耀 通讯员 曹延延

草畜、瓜菜、林果等主导产业,依托地域优势,走出了多元化发展路子;中药材、万寿菊、小杂粮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按照抓龙头、带产业,抓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思路,成功引进了天士力、圣农、海升等龙头企业……

脱贫攻坚,重在产业。镇原县聚焦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和治本之策,立足县域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增效益,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扶贫举措到村到户到人,破解群众增收难题。

分类施策 到户到人

近日,镇原县殷家城乡白家川村村民白秉君很高兴。在扶贫政策支持和帮扶干部的帮扶下,他建起了标准化棚舍,发展起了养殖产业。“你看,我养的这20多只羊、3头牛,都是扶贫贷款和到户产业扶贫资金扶持起来的,感谢国家的好政策!”白秉君说道。

镇原县坚持“五个一批”脱贫路径的总体要求,将“一户一策”与“四类分类”有效对接,深度融合,与群众面对面完善脱贫计划、细化脱贫措施,因人因户精准施策,确保家家有发展依托、户户有增收门路。

新集乡新庄村贺河自然村的李安民,家中4口人,是今年的预脱贫户。他将1万元产业奖补扶持资金入股到种植专业合作社,年底按比例分红。李安民说:“我建起了设施瓜菜大棚,有了脱贫增收产业,同时还有公益性岗位收入,加上合作社入股分红,今年肯定能脱贫。”

特色产业 增产增收

53岁的姚正卓是新庄村新庄自然村贫困户,通过政策扶持和自己的努力,2016年就脱了贫。在蔬菜大棚里栽植瓜苗的姚正卓告诉记者:“这8座瓜菜大棚,都是在政府的帮助下建成的,去年的收入不错,在6万元左右。”今年姚正卓的4棚西瓜、4棚甜瓜都已栽植到位,目前长势不错,他期待能有更好的收成。

今年,镇原县积极开展“产业巩固提升年”活动,持续深化“331+”产业扶贫模式,全力培育草畜、瓜菜、林果等主导产业和劳务、中药材、万寿菊、小杂粮等特色富民产业,实现贫困群众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据了解,今年镇原县万寿菊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中药材留存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瓜菜种植面积达到22.8万亩,新增设施瓜菜2000亩,新建5000座瓜菜产业示范园1处。

在益翠园农业生态示范园打工的贫困户李银霞说:“我已经在这里干了3年多了,活不是很辛苦,主要是离家近,既能照顾上老人和孩子,还可以挣到钱,1年收入1万元左右。”

农企“联姻” 销路无忧

“我们将围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新中盛1.2亿羽肉鸡、正大集团15万头仔猪等项目建设,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同时,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继续落实省、市制定的贴息补助、用地用电、税收等方面优惠政策。”镇原县县长侯志强在全县脱贫攻坚大会上如是说。

镇原县把引进和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培育产业的首要环节,持续推动龙头企业扩大基地规模,发挥育产业促就业的带动效应,成功引进了天士力、圣农、海升等龙头企业,目前带动全县养殖肉牛、肉羊、生猪、肉鸡分别达到21.3万头、65万只、13.4万头、710万羽。

为了进一步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增加贫困群众收入,镇原县还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甘肃天欣堂医药有限公司,新建一座占地106.5亩的药材加工厂,目前正在进行厂房建设施工,预计10月份建成投产。

新集乡新庄村毛喜旺说:“县上补贴药材苗子,还保护价回购,这样销售、收入都有了保证,我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会越来越高,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足了。”

新闻推荐

镇原县“一条龙”服务培育中药材全产业链

本报讯(记者刘耀通讯员曹延延)近日,记者来到镇原县殷家城乡殷家城村,放眼望去,中药材地里,农户们忙着旋地、覆膜。正在地里劳动...

镇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镇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