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学孝改变旧观念生女也养老

陇东报 2019-05-13 01:00 大字

通讯员张文进

陇东自古以来就有“养儿可防老,养女一场空”的重男轻女之传统观念。但在镇原县临泾镇祁庄村村民祁学孝生女养老,如今三代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其乐融融,过上了小康的幸福生活,彻底颠覆了这种旧观念。女儿祁焕琴敬老孝亲,也被乡村邻亲认可为女儿也是家里顶梁柱。

祁学孝生于1946年,解放初在他只有三岁时母亲不幸病逝。父亲既当爹又当娘哺养他。祸不单行,三年生活困难时期,饥饿加疾病父亲也去世了,留下了只有15岁孤苦伶仃的他。当时就是吃糠咽菜也难果腹,他就饥一顿,饱一顿,生一顿熟一顿的苦度着时光。直到1974年,在亲邻的帮助下,28岁的他才找到一个腿有残疾的贺爱花结婚,组成了他自己的小家庭。由于童年相继失怙失恃,营养不良加疾病,祁学孝已成弱智,媳妇又是残疾人,在村社和亲邻的关心照顾下,他也有了温饱的小日子,先后生下了三个“千金”。他们省吃俭用,节衣缩食哺养女儿,并供给她们上学,分别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女儿社琴、三女儿改琴已出嫁,在外地城市做经营生意。二女儿焕琴招婿入赘,承担起家务和赡养二老的责任。

在他们的小日子刚有起色的时侯,贺爱花本就残疾的腿又摔倒骨折,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焕琴夫妇精心护理,四处求医治疗,终因多种疾病于2014年去世。祁学孝这个命运多舛,幼年离父母,近古稀之年又丧妻,饱受风霜多重打击的庄稼汉,丧失了生活的信心。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三个女儿用深情厚重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孝心侍奉父亲,使他逐步走出了绝望,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幸福愉悦的晚年生活。两个在外地做生意的女儿和打工的二女婿常接老人去嘉峪关、兰州、平凉、西峰等地小住,陪他赏风景、见世面。他常向亲邻风趣地绘声绘色地述说坐飞机、乘火车,游公园、逛超市的奇闻乐见。

二女儿焕琴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苦的娃娃会过日子”。她女婿长年在外打工,收入不薄。她在家把田地家务打理的有头有绪,瓜果蔬菜,五谷杂粮样样不少。对亲邻更是感恩图报,村上人家大凡小事她都热心相助,不管是地里活还是做饭帮厨,待客应酬,她都是一把好手,受到大家的称赞。对父亲她更是体贴入微,买合身的衣服,做可口的饭菜。冬暖夏凉,买药治病事事都放在心上。老人生活地顺心如意,常喜笑颜开。尽管已逾古稀之年,但好像童年未开发的潜能到老年得到复萌,他能把上小学时一、二年级读过的语文课本堂堂如流水的背诵;年末岁首去集市在书摊上把新农历看一阵就能记下全年二十四节气等重要日辰,在一年中别人随问随答,毫不迟疑犹豫。对此人们都十分赞叹!

在祁庄村,祁学孝这样的特殊家庭,因生养了三个出色的女儿,现在赶上好时代,靠勤劳已脱贫过上小康生活。家中小型农用机械、家用生活电器一应俱全,住上了砖混结构小四合院。勤劳致富好当家,他成为村上最幸福的老人之一,美滋滋、乐哈哈的晚年生活受到同龄人的羡慕。祁焕琴夫妇同心同德,治家有方,孝敬老人,和睦邻里,言传身教,两个女儿已学有所成,在不同岗位就业。

新闻推荐

王涛 发展大棚甜瓜 带领乡亲致富

本报记者刘耀通讯员张宁宁近日,记者一行来到镇原县平泉镇创农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100多座拱形大棚整齐地排列在广袤的...

镇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镇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