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沟乡村民自建垃圾坑村庄面貌变了样

陇东报 2019-05-07 01:00 大字

本报讯(记者刘耀 通讯员田永昭) 近日,记者走进镇原县武沟乡椿岔村吕岔村民小组,每家门口整齐的大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据该组组长李斌安介绍,吕岔组每家每户门前都有2至3个整齐规范的坑,是群众自建的生活垃圾填埋、收集坑。

“以前环境可没这么好,到处都是垃圾,村民们都把生活垃圾倒在沟洼里,风一吹,垃圾到处都是,满天的塑料袋和难闻的味道,大家才意识到垃圾处理不好的危害了。”椿岔村村民李又琴说,在乡村干部的带领下,群众挖了垃圾填埋收集坑,村里的卫生才好多了。

记者了解到,在全县深入推进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中,武沟乡根据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生活垃圾收集处理难的实际情况,动员群众每户自挖3个垃圾填埋坑,分别用于沤化填埋食物残渣和果核菜叶、收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同时,在每个自然村设置废旧农膜回收点1处,通过残膜变现、残膜换新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如今,李又琴和周边村民倒垃圾时,都会走几分钟的路程去垃圾坑丢垃圾,她家门口的家禽也被圈养起来,闻不到任何异味。不仅如此,村道上的动物粪便少了,草丛中的垃圾也不见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满意的笑容。

椿岔村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把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丽?对此,椿岔村党支部书记杨空军介绍,近年来,村上通过全县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活动,让村干部、党员率先作为,再带动村民积极参与进来。“在农村,大家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邻里之间的示范、引领、监督作用会更大,更有效果。”杨空军说。

目前,武沟乡已组织2170多户散居户自挖垃圾坑,对13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处理;在96个自然村、居民点等人口聚居区设置了垃圾收集、转运点,通过垃圾分类、分层处理有效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面貌。

新闻推荐

镇原县城乡居民养老 保险发放率达100%

本报讯(通讯员吴辉)镇原县创新推出“三变”模式,促进社会保险征缴取得新成效。据统计,去年征收城镇基本养老保险3956万元,工伤...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