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养 老有所依 全市养老服务业现状调查

陇东报 2018-10-25 01:01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郑朝静

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庆阳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6.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3.64%,并且,老年人口呈增长趋势。其中空巢老人14万人,众多农村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老年人口空巢率不断提高,空巢化现象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是当下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老年人口逐年增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近年来,庆阳市积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扶持政策及资金保障等措施,扎实推进养老服务改革,全面提升养老服务工作水平,还加大了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各类养老设施。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社会养老服务设施987个,其中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1个,已覆盖81%的城市社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891个,覆盖71%的行政村,贫困村实现全覆盖;养老机构35个,床位达到1720张,入住老人1064人,入住率达61.8%。

老年人保障机制不断健全,各项老年优待政策得到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老年人高龄津贴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落实了70岁以上老年人每两年免费体检优待制度,落实了城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制度,城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可免费乘坐公交,西峰区还为老年人办理了IC卡,还建立了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为失能、失智、高龄等特殊老年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接受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日间照料中心等提供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养老服务设施日渐完善

10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西峰区彭原镇李家寺村的庆阳市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刚进入该中心,就被这里的好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所吸引。

在老年公寓的一楼,记者看到数十名老人坐在大厅的沙发上其乐融融地看着电视。今年82岁的张美云是镇原县上肖乡人,丈夫两年前去世。两个孩子工作忙,不能时刻守在老人身边,6个月前,便把她送到了养老服务中心。“这里的工作人员都很尽心,一日三餐顿顿不重样,每天还能和其他老年人坐在一起聊天,一点都不会无聊。”张美云说。

记者又走进了韩秀珍老人的房间,房间宽敞明亮,韩秀珍在屋内养的花卉都生机勃勃。房内设施完善,电视、热水器和卫生间应有尽有,床头和卫生间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卫生间的马桶旁还专门设置了扶手。

韩秀珍今年77岁,8月初她突发脑梗,住院的15天里孩子们精心护理,但出院后生活仍不能自理,孩子们都忙着事业分不开身,便把她送到了养老服务中心。“这里有专业的护理人员,我从刚开始生活不能自理,到现在能拄着拐杖走路了,到饭点有工作人员来推我去吃饭,衣服脏了有人洗,平常这些可爱的小姑娘们还会来陪我聊天,给我讲一讲饮食上、生活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生活得挺好。”韩秀珍乐呵呵地说。

“庆阳市养老服务中心计划设置床位4350张左右,一期项目中的512张床位于2017年底基本建成,已启动入住,目前有来自全市的近60名老人入住,年龄最大的93岁。”庆阳市养老服务中心主任何晓业介绍说,“服务中心有专业护理人员60人,内配设施功能完善,建有琴、棋、书、画及音乐舞蹈室、3D电影院、医院、康复训练室、中西餐厅、人工湖、花卉植物园等,使入住人员的养老环境更加舒适、安逸,目前有些设施仍在建设中。”

记者采访了解到,环境优美、有专人护理、搭配合理营养餐、定期医生坐诊……在庆阳市的各个养老服务中心和敬老院,老人们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愿望。

养老服务人员供不应求

庆阳市养老事业的发展有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从庆阳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了解到,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不高、城乡养老服务发展不均衡、专业护理人才匮乏、养老服务市场培育程度低等供需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养老服务多元化投资格局尚未形成。

尽管省、市都出台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业的政策,如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环节、优先保障用地供应、税费优惠、财政补贴供给等支持措施,但由于兴办养老机构投资周期长、回笼资金慢,加之庆阳市经济发展滞后,没有较大的经济实体,老年人的照料护理难度高、风险大,目前社会力量投入养老事业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宁县新建的民办养老机构因资金链断裂,搞成“半拉子”工程,其他县仍为空白。

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发展不均衡,农村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率偏低。8县(区)实有养老床位1720张,入住人数1064人,床位利用率为61.8%,最高的合水县为83%,最低的宁县床位数利用率仅为23%;城市养老机构的床位利用率为70%,农村的为55%,与省上70%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

由于受机构编制因素制约,现有的养老服务设施服务人员短缺,且护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薪酬待遇低,人员流动性较大,不能满足社会养老服务的需要。此外,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滞后,养老、老年人、养老机构的各类信息系统多,维护难度大,数据难统一,信息资源共享养老服务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滞后。

何晓业分析指出,由于本地总体经济状况造成老人群体消费能力较低,加上人们对养老机构的认可度也较低,很多人的养老敬老观念传统,老人和子女的思想都十分保守,这就形成了当前养老院老人入住率低、专业护工难以招进、养老院亏损经营等窘境。

医养结合模式初探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身体健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老年人都把“晚年身体健康、少给家里添麻烦”作为最大的心愿。在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庆阳市也积极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近年来,庆阳市成功探索实施了3种医养结合新模式。一是打造机构医养结合示范。市社会福利院2014年建成康复中心,设立老年康复科室4个,对入住的老人配备专门医师、护士,实现了生活照料、基本医疗、康复护理的有机结合,探索出了集养老、养生、康复、医疗于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二是打造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示范。西峰区北街办东大街社区以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依托,配备医护人员5名,落实医疗用房5间共计100平方米,为社区居民开展疾病预防、养老照护、健康服务、心理慰藉、文体娱乐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服务,带动西峰区在北大街社区建立了“区级综合医院—社区医养结合中心—居家养老”三级一体的医养服务链。三是打造智慧医养结合示范。市老年保健医院投资400万元,建立“家庭医生指挥平台系统”,为居家老年人佩戴健康监测、紧急救护等电子产品,提供动态监测、远程会诊、双向转诊服务,并推出“健康爱心卡”,对持卡者减免30%的门诊检查费用,为3500多位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减免费用35.8万元。

老有所养需各界通力配合

家住西峰区安居工程小区的王改丽老人告诉记者,相比入住养老院,她更喜欢在家养老,居家养老可以让她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更长,也让她的晚年生活更有尊严。记者采访发现,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的基础,也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

从庆阳市目前运行的情况看,社区居家养老存在标准不统一、服务对象范围小、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农村互助老人幸福院由于村级缺乏经费保障,运转非常艰难。而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也多数侧重于老年人的休闲娱乐,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业务开展较少。

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庆阳市全面推进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逐步实现由专业的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来承接运行,从单一的休闲娱乐向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等综合性的服务过渡。探索建立老年人自愿参与互助服务机制,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为高龄老年人服务和服务社会活动。推动发展为老服务志愿组织,建立志愿服务登记制度。

在何晓业看来,除了完善各项制度之外,强化宣传引导也十分重要。鼓励爱心人士和慈善组织冠名捐建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吸引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除了政府的重视之外,民间资本、公益团体等社会力量对于养老服务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每逢传统节日,特别是重阳节,庆阳市很多的爱心企业便会走进社区、基层养老院,送上他们的爱心,陪老人们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何晓业认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既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也需要社会力量的投入。养老服务水平的提升,需要国家、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新闻推荐

董建镇与日本七尾市议会暨日中 友好协会访问庆阳代表团举行座谈 双方就拟开展交流合作领域相关问题交换意见

本报讯(记者张昶昶)10月22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中,董建镇与日本七尾市议会副议长佐藤喜典、七尾市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冈田...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