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正能量 培育新风尚 ——镇原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侧记
镇原县组织开展移风易俗万人签名活动。(庆阳市文明办提供)
本报记者安志鹏通讯员刘耀
城镇居民宴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桌,标准每桌不超过700元;农民群众原则上不超过15桌,每桌不超过450元。
婚事不超过1天、丧事不超过3天;婚礼迎新车辆不超过6辆,葬礼送葬车辆不超过2辆。各类红白事宜礼金原则上每人不超过100元。
……
日前,镇原县出台的《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对红白事的彩礼、礼金、天数、桌数等进行全面“限高”。
这是镇原县积极推进移风易俗的持续性举措之一。近两年,面对当地婚丧喜庆讲排场、比阔气,治丧时间过长,彩礼过高等问题,镇原县立规矩、树榜样、重引导,清风正气逐渐传播开来。
立“规”定“矩”
在镇原县《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中,党员干部和医生、教师等作为“关键少数”,被推到治理高价彩礼、倡导移风易俗的最前列。《意见》要求“关键少数”不得干涉婚姻自由、索要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更不能在婚丧事宜中妨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针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镇原县组织开展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促进文明养成。制定出台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指导意见》《规范婚嫁彩礼和丧葬活动的意见》,由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示范带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村规民约发挥作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全县形成了乡风文明新气象。
与此同时,县里还制定出台了《镇原县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考核办法》,组织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签订承诺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一约四会”建设,开展“万人签名”活动,倡导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在屯字镇闫孟村,村支书带头签订“倡树新风”承诺书,村委班子成员率先推行嫁娶零彩礼,全体党员倡导并严格执行红白事不超过一天、三天的规定,孟金峰、孟万峰等7名党员干部在嫁女时没有收取彩礼,全村婚丧嫁娶费用较过去明显降低。
尊“谱”传“训”
自古以来,家风家训是一直激励、鞭策、教育、警示后人的另一种隐形的力量。
为此,镇原县精心组织开展了“传家训、亮家风、评家规”活动,通过口述记录、文献查考,从全县19个乡镇215个村300多个家庭征集优秀家规家训37条,并编辑成册,组织开展广泛宣讲,同时邀请县内书画名家进村入户书写悬挂,激发了村民的行为自觉和道德自律。
“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戒、艺文著述等内容,无不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镇原县一位家谱编撰人说。
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族子孙后代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影响广泛而深远。甘肃电视台根据镇原慕氏家训,采访拍摄成《慕氏家风镇原精神》专题片并在经济频道播出,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镇原县还依托弘扬传承家风家训活动,组织开展了“我们的节日”、农民文化艺术月等主题实践活动360场次,全县知善事、学善言、比善行的氛围更加浓厚。
立“榜”树“典”
掀开镇原县2017年度“身边好人”榜,有最美助人为乐人物刘等锁、最美见义勇为人物邓友豪、最美诚实守信人物焦学刚、最美孝老爱亲人物段丽霞……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群体,但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和追求——崇德向善。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榜样,就是一个引领文明的鲜活载体,就是一台精神文明的‘播种机\’,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好,把他们的精神弘扬好,一定能引导形成向上向善的强劲正能量。”镇原县文明办负责人说。
在发挥示范引领方面,镇原县广泛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新乡贤等典型评选,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孝行模范立传,探索形成了“闫孟典型”“洪河模式”,挖掘培育各类模范人物46人,设立善行义举榜167个,2300多名的凡人善举和先进事迹被上榜公示,诞生了全市孝老爱亲模范马银萍、“最美电力金花”焦淑娟、雷锋乡邮员赵清龙等一批典型,为培育文明新风提供了鲜活教材。
新闻推荐
北石窟驿景区位于镇原县太平镇柳咀行政村沟沟自然村蒲河和茹河交汇处,依托始于先秦时期的彭阳邮驿(站)和秦汉时期的彭阳(县)古...
镇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镇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