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 合作社让“沉睡”的山村活起来了
本报记者涂文奎通讯员慕诚
5月22日,连续几天的阴雨过后,天空放晴,陇东大地在雨水的滋润下空气格外清新。记者来到镇原县城关镇茹河川区宏绿盛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一座座大棚内绿意浓浓,一垄垄瓜菜长势喜人,十几个农民在大棚内除草、打杈、种植……处处都是忙碌的身影。
“这两棚是樱桃树,这几棚种的是甜瓜,那边是西瓜和西红柿,现在棚里正在种植的是晚熟西瓜。今年我们计划建140座大棚、480亩桃园,初步建成一个四季都能采摘的基地。”合作社监事长马继承介绍说。
“我们是富平村人,这几年长期在外从事的也是农业产业,在家乡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一直是我和我哥的夙愿。去年我们筹资380多万元,以富平村为中心,在城关的高庄村和屯字镇延川村流转了800多亩地,修建了以农业、观光、娱乐、采摘为一体的营销区,让群众有致富的门路。”马继承告诉记者,“我现在做的这些就让群众先看看效益,我们主要是搭建平台,让群众参与到农业产业化中来。我们流转群众的土地每亩500元,其中群众可以用100元的土地资本入股到我的合作社,年底我们根据合作社的收益按照三七分成,群众分得七成效益。这样,本地的群众不仅可以有红利,还可以在合作社里打工,还有土地的流转金,让群众真正变成股东。”
今年45岁的马宏颖以前一直在外打零工,家庭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老人70多岁了,孩子上中学,从去年开始他就在合作社里帮着代工。“这几年在外也没赚上啥钱,还照顾不上家。现在我家里的4亩川地都流转给了合作社,流转资金也都到账了,我拿的是3.6万元的年薪,还能照顾家,合作社确实让我们群众看到了致富的希望。”马宏颖腼腆地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每天的用工人数都在20人左右,最多的时候每天达到50人左右,每人每天80元,干一月就有2000多元的收入。”
“我在合作社里已经干了40多天,前面十几天已经领了960元,六月初我又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我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按月拿工资了。”今年50岁的屯字镇双合村慕素珍开心地说。
合作社瓜菜种植基地的管理员祁维阳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流转土地涉及160多户500多人,已经兑付流转资金30多万元,发放务工费20多万元,合作社真正让我们‘沉睡\’了多年的村子活起来了。”
“下一步,我们准备带动群众栽植桃树2万亩,免费给群众提供树苗,建设瓜果蔬菜市场和冷库,统一按照市场价收购果品,这样群众的效益会更好。”马继承满怀信心地说,“我们依托农业采摘基地,要打造一个涵盖养殖、日光温室、蔬菜、水果、绿化、花卉、杂粮、农业观光、水上乐园、休闲氧吧、家庭共享庄园、有机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多元化多功能的农业新体系,开发绿色无公害产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带动周边广大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新闻推荐
镇原县上肖乡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4月27日摄)。近年来,庆阳市全面推广应用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支持规模种养企业、专...
镇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镇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