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原农务果业合作社 带着果农抱团闯市场

陇东报 2018-04-23 09:21 大字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慕诚通讯员尤建龙

暮春时节,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和泥土的芬芳,4月19日,记者来到镇原县屯字镇陈畅村,一片粉红色的苹果花海中,夹杂着一排排冉冉绿柳、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小道和一个个繁忙的身影……

陈畅村是远近闻名的“苹果村”,也是镇原县最早发展苹果产业的村之一。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栽植苹果树。由于起步早,经验技术成熟,知名度高,陈畅村的苹果一直很畅销,很多果农早早鼓起了钱袋子,过上了好日子。

陈畅村苹果产业的发展并非一直顺风顺水。近年来,随着果树品种的不断改良、管理技术的日益求精,苹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和不断老化的果园让该村苹果产业的发展一度陷入了困境。“光靠散户很难发展,要想真正打响自己的品牌就要推行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化零为整,将全村的果农集合起来,抱起团来闯市场。”果农畅维泽说。

2017年5月,同村的畅维泽、畅爱民、畅胜利、畅克俭和毗邻的太阳村果农高世贵等5大果农牵头成立了镇原县农务果业专业合作社,吸纳果农以果园入股成为社员,实行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物资供应、统一整形修剪、统一果品销售,统一化的管理和标准化的生产,大大提高了合作社生产的苹果的品质和销售时的话语权,社员的收益自然也水涨船高。目前,该合作社社员已经有50户,经营着800余亩果园,周边村子的果农也纷纷要求入社。

合作社成立之初,果农都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老果园改造上。“我家的7亩果园是20多年的老果园,在合作社指导下,我开始‘高接换头\’‘果园生草\’等改造。”果农畅成刚说,“现在合作社提倡的‘果园生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土壤墒情,延长果树根系活动时间,提高果品质量。”

在人人都懂务果的陈畅村,要想做技术指导,没有看家本领是不行的。作为远近闻名的苹果树种植“土专家”,畅维泽被县果业局推荐到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学习培训。2017年,他牵头合作社出版了《苹果生产基地季节管理要点》和《苹果现代栽培模式,土肥水管理,水肥一体化与果园生草技术摘编》两本书。

“很多果农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听不懂也记不住专家讲的知识。我出的这本书,汇集专家讲座和我多年积累的经验,同时结合本地土壤、气候等实际,注重操作,简单明了,大家都能看明白。”畅维泽介绍。

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是合作社又一重点工作。合作社通过无偿为村里和附近的贫困户提供技术培训,帮助他们通过发展苹果产业脱贫。

同村的贫困户畅东红,父母亲都年逾七旬,还有一个近90岁的老奶奶需要照顾,生活担子很重。去年,合作社帮助他新栽苹果树5亩。贫困户畅考文腿脚不便,父母年事已高,生活十分困难。今年,合作社帮助他新栽苹果树5亩……

苹果产业的发展不仅让农民实现了致富增收,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整地、栽植、芽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果品采收及苹果分拣、包装、运输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周边农民可以到苹果园打工,增加收入。今年,农务果业专业合作社在太阳村流转土地217亩,打造新果园基地,目前已完成栽植105亩。“我家和合作社签订了合同,流转了7亩地,每亩每年100元。我和儿子在果园打工,每人每天能挣100元,这样一来我们家今年脱贫就有了希望。”太阳村贫困户赵正奇说。

据合作社理事高世贵介绍,今年,合作社果园浇水、打窝、栽植等累计用工230人次,都是周边的贫困户。

说起今后打算,畅维泽说:“今后合作社将集中连片、使用权分散在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流转,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入社方式,吸纳农户以土地入股成为社员,直接参与基地生产和管理活动,抱团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

新闻推荐

弱肩挑重担少年当自强 记镇原县平泉镇赤马小学学生、“庆阳好少年”张续博

■陇东报/掌中庆阳实习生陶兴垚记者丁艳12岁,正是一个孩子最美好的时候,当别的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撒娇的时候,他早就开始照顾残疾的父亲和年幼的妹妹,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贫寒的家中,第一名的奖状...

镇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镇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