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照顾婆婆20余年,一日三餐不重样 镇江路街道太平镇社区居民尤继荣用善良博爱赢得邻里尊重

半岛都市报 2017-08-02 12:46 大字

尤继荣正在照顾婆婆。文/半岛全媒体记者徐玮苓

图/受访者提供

镇江路街道太平镇社区有这样一个人,每当提起她,左邻右舍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对她的付出赞不绝口,敬佩她用自己的爱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更为身边的朋友们撑起了榜样的力量,她就是尤继荣。

尤继荣从结婚那一天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在一起住了近40年。尤继荣告诉半岛记者,自己年轻的时候,公公婆婆帮忙照顾孩子,洗菜做饭,让他们夫妻安心工作,日子过得虽然不是太富裕,但也可以说其乐融融。

1995年,尤继荣婆婆患上小脑萎缩,也就是老年痴呆。刚开始发病的时候,婆婆好忘事,总是不记得自己吃没吃过饭。后来病情发展恶化,整宿的不睡觉,心情很烦躁,将卧室里的东西都搬在阳台上。那个时候尤继荣的丈夫还没有退休,为了不影响他睡觉,尤继荣天天晚上陪着婆婆,悄悄把婆婆搬出去的东西再搬回来。

有的时候婆婆三天三夜不睡觉,在家中大喊大叫,影响到邻居的正常休息,邻居劝他劝她把婆婆送到养老院,但是她想婆婆虽然是从农村上来的没有文化,但是老人给家中的儿女看大了3个孙子,5个外甥,不能因为老人有病了就往外推。于是她买上水果和牛奶左右邻居挨家挨户登门赔礼道歉,大家了解到她家的情况都表示能够理解。

2014年,婆婆患上了膀胱肿瘤,因为年龄大了,医院不建议给老人做手术,只能回家保守治疗。膀胱患病再加上老人常年躺在床上,只能依靠导尿管疏通小便,导尿管需要定期更换否则会感染,尤继荣又马上联系社区医院办理了家庭病床。婆婆本身常年躺在床上,现在又患上膀胱肿瘤,照顾婆婆的责任更加艰巨了。慢慢的老人已经不能自己进食了,尤继荣和丈夫咨询过医生,渐渐掌握了给婆婆喂流食的方法,一天三顿,顿顿不重样地按照营养搭配好,放到粉碎机里打碎,再一勺勺给婆婆喂进嘴里。在尤继荣两口子的悉心照料下,93岁的老人面色红润,脏腑器官没有任何问题,医院都对这两口子的照顾频频竖起大拇指,并将他们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病号家属。

婆婆躺在床上的这几年,尤继荣基本一个小时给她翻身一次,就是晚上也会定时起床,翻翻身,导导尿再去睡觉。这几年尤继荣没有睡过一个长觉,即便丈夫有时候想帮她照顾婆婆让她好好休息,但她怕丈夫弄得婆婆不舒服,尽量还是自己来做。三年多的时间,婆婆没有长过一个褥疮。虽然常年照顾生病在床的老人,尤继荣的家中和老人的房间没有一点异味。如果家中来了客人,尤继荣也会引客人到老人床边,和老人打招呼,摸摸老人的脸和手,用尤大姐的话说,老人虽然不知道你是谁,但是她能感受到大家的关怀,知道她还是个很受欢迎的老太太。

有一些不知道情况的居民也替尤大姐抱不平,明明丈夫还有其他兄弟姊妹,为何老人单由她家来照顾?

其实尤继荣丈夫家的情况也很复杂。大哥大嫂两个儿子都患有癫痫,经常犯病,身边时刻不能离开人,二姐已经在几年前去世,大姐身上有病不能累着,自家的小妹妹也会经常到尤继荣家帮忙照顾老母亲。每一家都不容易,都是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从结婚到现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和春节,尤继荣家就是亲人们的聚集点,从之前的几个人到现在的二十多人,祖孙四代团圆饭永远是在尤大姐家吃,饭菜永远是这对夫妇准备。看着尤大姐家墙上挂的大幅全家福让我们无尽的感慨,现在都多少家庭为房子对簿公堂,有多少兄妹为了财产撕破脸面,虽然尤大姐认为自己只是尽了做儿女的本分,但是这就是我们身边的正能量。

当问起尤继荣为什么无怨无悔地付出,她告诉半岛记者:“家庭团结是良好家风的基础。自己娘家和婆家从小对孩子的正确教育使儿女们没有忘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值得赞扬,如果我的言行能够给身边的人以正确的引导,我愿意分享我的心声,让我们的身边充满更多的爱和鼓励。”

新闻推荐

央视《乡约》栏目组走进镇原

(首席记者金奉乾)6月21日,中央电视台七套《乡约》栏目组走进庆阳市镇原县,在北石窟寺文化生态旅游区镇原驿景区现场录制电视相亲节目,全方位地展示镇原文化底蕴、特色产业、旅游资源、民俗文化和精神...

镇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镇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