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宁县: “宫河大葱”产销旺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通讯员 刘效国
地处四郎河下游的正宁县宫河镇彭姚川村,过去是一个贫困山村。依靠发展大葱产业,如今这里赢得了“大葱之乡”美誉,村民也过上了富裕幸福的生活。
彭姚川村有666户2780口人,山地2100亩,有种植大葱的传统。“前多年,外面人都说宫河大葱是个宝,但村里种植大葱的人很少,大家觉得大葱够自己人吃就行了,根本没想到拿大葱卖钱。”彭姚川村村民彭长良说。
2019年,正宁县提出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宫河镇充分发挥彭姚川村适宜种植大葱的优势,加快无公害大葱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彭长良率先在自家承包地里种植了两亩“鸡腿葱”,收入了2000多元,尝到了甜头。
在彭长良的影响下,大部分村民开始在承包的地里种起了大葱,种植面积都在5亩以上,亩产达7000斤以上,亩收入3000多元。但由于彭姚川村人多地少,80%的耕地为山地,葱粮争地矛盾比较突出。为解决这一矛盾,正宁县抽调农业科技人员,经过多次探索和试验,创造出了山地“麦葱套种”的种植新模式。同时,改良大葱品种,成功引进山东掖辐1号、3号赤水孤葱、章丘大葱等新品种,成功实现大葱育苗由秋季向春季的转变。
正宁县在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注册“宫河大葱”商标。投资10万元,建成彭姚川大葱批发交易市场,在宫河、榆林子等乡镇建立了专业交易市场。正宁县还以经营大户为依托,组建宫河大葱经销协会,完善协会的投入、分配、责任和监督运行机制。目前,全县大葱年产量6.47万吨,产品销往青海、宁夏、陕西等地,产值达9800万元。
新闻推荐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杨万明“养殖母牛30头,一母一犊补一千;新建圈舍50平,一次奖补1万元……”朗朗上口的节奏,通俗易懂的...
正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正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