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说》谈教师的自我修养

陇东报 2020-09-02 11:04 大字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唐朝韩愈《师说》对教师职责的定义。韩愈在传道、授业、解惑三者关系中,首先提出的是“传道”,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教师“传道”不仅传播科学知识与其他人文知识,还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的天职是育人,德智体美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不能忽视。教师“传道”,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教师必须博览群书,通晓科学人文知识,提升“传道”能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同时,要对学生关心热爱、言传身教、导学导行,使学生产生温暖愉悦的情感体验,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传道”就会信手拈来,充满激情和活力,就能使学生在认识上跨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知识鸿沟,开阔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授业”即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知识的海洋浩瀚无穷,光有知识的储备量也是不够的,将知识教与学生,是授之、接之还是授之、会之?这一切都在考验着教师的个人素质和独特的教学方法。古人亦云:“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说的便是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以此类推,举一反三。而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得受累,学得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寻不着门道,找不着诀窍,师累,学生更累,故“授业”的目的也达不到。教师要做到“多样化教学”,注重“授业”的技巧,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技巧,方能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状态。授课技巧的提升,既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方面,也体现在老师的讲授语言技巧方面,如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得体的肢体语言、具有亲和力的目光和微笑、适当的幽默感等,都可以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解惑”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学生面临的知识和人生的困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这或许就是古人对解惑最好的回答。“解惑”并不是解答最终的答案,而是采用恰当的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而发掘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精神。对他们生活中的问题,也要注意观察,必要的时候给出自己的建议,使他们很好地走出困惑。让学生在解惑中提高知识储备,在疑问与解答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迈向“学无止境”的知识之巅。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教师,身上肩负的是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使命。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亦是漫漫教学旅途上的职业标杆。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学亦是点点滴滴的经验累积与积攒。无教学,便无从教育,无教育,便无民族祖国之未来。甘于平淡,甘于落寞,甘于孜孜不倦,甘于诲人不倦,亦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标杆,而在这漫漫旅途中,“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更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立根之本,是我们从事教育的使命和担当,也是教育的初心!

(作者单位:正宁县西坡镇伍畔小学)

新闻推荐

正宁 农家书屋成农民的“充电站”

本报讯(记者刘效国)8月13日,记者在正宁县宫河镇北堡子村姚牛农家书屋看到,各类图书摆放整齐,村民正专心致志地在书架上挑选书...

正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正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