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龙:驻村3年,年年都有“新花样”

陇东报 2020-07-20 15:15 大字

本报记者 尚倩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养多肉植物,这里环境好,昼夜温差大,我觉得这是可以发展的产业,就先弄了个大棚试种些品种,成果还不错。”7月8日,在正宁县五顷塬回族乡龙咀子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旭龙说起自己的新尝试,信心满满。

张旭龙在市自然资源局国土空间规划科工作,3年前来到龙咀子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凭借规划设计的专业优势,他上任后,先行将村里的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做了一份详细的发展规划。按照他的“规划思路”,村里年年都有“新花样”。

“我上任的时候,村上的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群众主要缺少致富门路,所以我就想在这方面多努力,立足地域优势,把村上的产业发展起来,再结合乡村旅游,让当地群众致富有门路。”张旭龙说道。

走马上任的第一年,张旭龙创新推出了“开心租农场”模式。他将农户的3亩地分成了30小份,采取“网友出资租地、农户种植管理、果实网友所有”的经营模式,种植无公害蔬菜,由农户进行种植管理,网友以每份360元的价格租地认领,所产蔬菜归网友所有,并且不定期通过视频给网友们发布蔬菜生长和田间管理情况,当年亩均增收2000多元。

紧接着,他在合水、西峰和天水等地实地考察后,决定在村里种植籽用南瓜,按照“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与甘肃中庆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籽种,采取订单式种植和保护价收购,在甘木沟建成1处占地125亩的种植基地,当年亩均收入1920元。

“当时尝试种植籽用南瓜,其实收入还不错,但是产量一般,我就想着再种点其他的试试。”张旭龙说。

说干就干,去年,张旭龙又在党塬组建成了1处占地120亩的红花种植基地,实现亩均收入2100元。同时,根据村上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利用村上闲置的房子,尝试发展多肉种植。

龙咀子村地处子午岭腹地,山青水绿、环境优美,且位于调令关和黄帝冢的中间地带,这样的环境和区位优势,让张旭龙打起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好主意。

今年,张旭龙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新建了集餐饮、住宿、休闲于一体的仿古式民宿农宅1处,为村里的民宿业“打了个样”。“今年民宿的生意还不错,有时候来的人多了,我还会把他们安排到村民家中居住,这样还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张旭龙说。

说起乡村旅游发展,张旭龙在地上铺开了一张详细的规划图,“你看,这一块是调令关,这一块是黄帝冢,我们村正好在两者之间的部分,这里可以做一个花海,如果规模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在这里打造一个民宿群、回民小吃街……”

正午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张规划图上,他是张旭龙驻村3年的心血之作,也是龙咀子村未来发展的憧憬。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庆阳监管分局 关于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的公告

下列机构经中国银保监会庆阳监管分局批准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现予以公告:机构名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

正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正宁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