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葛莉娜改变的是心态 不变的是初心
■文 本报实习生 米静 记者 闫慧
■图 本报记者 陈飞
“昨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儿歌大家都学会了吗?”
“学会了!”
“那我们一起唱一遍好不好?抬起头,挺起腰,两手放好膝盖上,我们开始……”
9月11日,记者再次来到正宁县周家镇西庄幼儿园时,葛莉娜正和小朋友一起唱儿歌。她穿着橘黄色的卫衣和洗的有一丝泛白的蓝色牛仔裤,头上的马尾随着音乐的节拍一甩一甩,脸上有着灿烂的笑容。
葛莉娜是周家镇乔坡村人,今年23岁。2012年,葛莉娜父母因病相继去世,看着6岁的妹妹和年仅3岁的弟弟,刚满16岁的葛莉娜决定放弃学业,回家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
在此后的7年时间里,她像父亲一样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像母亲一样照顾着弟弟妹妹的生活起居,还抽出时间帮外公外婆料理家务,用实际行动树立起“孝老爱亲”的好榜样,她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今年9月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表彰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葛莉娜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了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亲切接见。随后,她还作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出席了庆阳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教师节文艺晚会。
“当绶带披到我肩膀上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感觉自己7年的坚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我收获的不仅是感动和喜悦,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葛莉娜说。
葛莉娜“出名”后,前来探望的爱心人士络绎不绝,被邀请出席的活动也是一个接一个。第一次住高级酒店,第一次参加大型文艺活动,第一次被省、市级领导接见,让这个整天在小村子里奔波忙碌的小姑娘内心无比激动、感慨,“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大啊!”面对纷至沓来的记者,葛莉娜的心里除了高兴,更多的是牵挂,牵挂弟弟妹妹的作业辅导、外公外婆的生活和幼儿园孩子们的课业。于是,她果断推掉了接下来的社会活动,9月10日晚上坐夜班车赶回了周家镇。
回到家中已经晚上十二点多了,葛莉娜休息了四五个小时,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葛老师你这几天去哪里了啊?我们都想你了。”“老师,前几天你教给我们的舞蹈我们都学会了,我们跳给你看好不好?”看着孩子们天真可爱的小脸和满是期待的眼神,葛莉娜心里特别欣慰,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放学后,记者跟随葛莉娜回到家中,眼前的一切都和之前一样,简单朴素、干净整洁,向来腼腆、不爱说话,第一次见到记者就往姐姐身后躲的弟弟,竟然主动和记者打了招呼。葛莉娜挽起袖子和裤脚到门口的菜园子摘西红柿和油菜。由于刚下过雨,从菜园子出来的她,鞋子上糊了一层泥,裤腿也湿了不少,“一个菜摘得成了猪娃子了。”葛莉娜一边用菜地边缘的冰草擦鞋上的泥一边调皮地对记者说道。在院子的洋瓷脸盆里洗过手,她就钻进厨房开始做饭,“那洋瓷盆还是我爸妈结婚时买的。”和面、擀面、切土豆丝,她一如既往的麻利、熟练。
“弟弟妹妹知道你获奖之后是什么反应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葛莉娜停下手中的活,看着院子里正在帮自己剥蒜的弟弟说:“此次获奖对弟弟妹妹的鼓励非常大,他们虽然嘴上啥都没说,但能看出来心里很高兴,每天放学回家不等我督促,弟弟就已经拿出本子写作业了,家务活抢着帮我干,性格也外向了不少。妹妹一直住校,老师告诉我,她在学习上比之前更用功了。”
供弟弟妹妹上学,照顾外公外婆的生活起居,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这些依然是葛莉娜生活的常态,不同的是,她的心态和之前不一样了,目标也更清晰了。
“照顾弟弟妹妹”是葛莉娜这几年最重要也是唯一的目标,此次获奖后,面对社会各界人士的鼓励,葛莉娜重新燃起了对自己未来生活的向往。弟弟妹妹如今已经长大了,她打算以后在工作之余继续完成学业,再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师。“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带着弟弟妹妹去看海,那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母亲的梦想。”提到这个,葛莉娜的眼角有些湿润。
“特别感谢一直以来大家对我们姐弟的帮助和爱护,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照顾好弟弟妹妹和外公外婆,同时,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工作,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那些关爱我们的人。”葛莉娜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郝芳)9月5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命名表彰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正宁县葛丽娜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今年...
正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正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