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芳平怀揣梦想致富回报家乡

陇东报 2019-05-28 01:00 大字

通讯员 刘效国

20年前,他奔波在西北边陲内蒙古额济纳旗尘土飞扬的建设工地上。20年后,他凭着坚毅的性格、执着的追求,靠着勤奋与智慧、诚信与胆识,努力拼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额济纳旗中建公司股董经理。他就是正宁县宫河镇东山头村村民袁芳平。

袁芳平于1969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便辍学回家帮父母做砖瓦活。然而一次大雨让他们辛苦做成的5000块土砖坯瞬间瓦解,变成了稀泥。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袁芳平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贫困现状。于是,他揣着东借西凑来的1000元路费,和村上几个人离开了家乡,在内蒙古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

初来乍到,面对人生地不熟的新环境,袁芳平一时不知所措,曾多次流落街头。一天,他看见一个小饭店招收勤杂工,便去应聘,虽然工资微薄,但对他来说终于有了落脚点。在和吃饭的顾客谈话中,他听到额济纳旗公路建设公司招收建筑工人,在亲戚的介绍下,袁芳平成了一名建筑工人。

“当时,在许多民工看来,袁芳平就是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哪里能吃下筑路的苦。”他的工友说。可是,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袁芳平,整天和黄土地抗争,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劳动都不退缩。

当拿到第一个月400元工资的那一刻,袁芳平激动万分,除了给自己留下一点零花钱外,其余全部寄回了家里。为了多贴补家里,支持姐姐和弟弟读书,他加班加点,省吃俭用。夏季是摊铺沥青的黄金季,施工质量好、进度快,为了抢抓时间,他每天早上五点上工,晚上八九点才收工。一年下来,收入颇丰,他全部寄回家里。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姐姐和弟弟相继考入了宁县师范学校。

凭着兢兢业业、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再加上扎实的一线经验和娴熟的技艺,一年后,袁芳平便被提拔为项目经理。为了尽快适应新工作,他挤出时间在夜间认真学习公路设计和企业管理知识,积极参加各类企业管理培训班,通过学习,他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在建筑工地打工,每月工资有五六千元,但看到周围的人买了车,在城里买了房子,袁芳平十分羡慕。“国家不是鼓励个人创业吗?”他萌发了自主创业的念头,谢绝了公司的挽留,辞掉了工作。2002年,他拿出打工的积蓄和从亲戚朋友处借来的15万元,与朋友合伙成立了额济纳旗中建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袁芳平更忙了,既要管理公司,又要跑市场。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各行各业生意都不好做,公司订单极少,他也曾产生给工人放假,公司停止建设的念头,但在大家的支持下,他的公司走出了困境,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袁芳平凭着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一步一个脚印,把一家小公司日渐经营成正规化企业。

为了进一步盘活资金,寻求更大效益,袁芳平开始把目光瞄准餐饮住宿行业。2012年10月,他和妻子投资创办了额济纳旗龙顺宾馆、龙顺假日酒店。在夫妻俩的苦心经营下,效益节节攀升。

受到父亲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影响,袁芳平的女儿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现在英国攻读研究生,儿子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现在是一名优秀的国家公务员。

穷不失志,富不忘本,这是袁芳平做人的信条。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家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我现在日子过好了,一定要报效社会,为家乡建设作力所能及的贡献。”伴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和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的热潮,2013年,袁芳平专程回到家乡,捐资22.4万元,为村上修建道路1.5公里,安装了26盏路灯。

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邻。多年来,袁芳平把“回报社会、反哺家乡”作为自己的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支持困难群众,每年都要拿出一部分资金资助贫困大学生,每年为村上孤寡老人出钱定做年夜饭。东山头村一组村民冯宏瑞家庭困难,孙子患重病,巨额医疗费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得知这一情况后,袁芳平通过网络平台捐款500元。

面对乡亲们的掌声和赞誉,袁芳平说:“我就是从苦日子中过来的,现在我有能力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帮乡亲们,让家乡越来越美好,让乡亲们家家都富裕是应该的。”

新闻推荐

正宁 电商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本报讯近年来,正宁县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产业支撑、品牌带动、全民参与”的思路,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搭建网销平台...

正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正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