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卷展新姿 ——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发展记事

甘肃日报 2018-05-30 05:33 大字

正宁县三嘉乡关川村新貌。本报通讯员 李卿

关川村群众种植丹参。本报通讯员 李卿

本报通讯员 马骁

关川村位于正宁县三嘉乡北部,两山夹一川,四个村民小组自东向西沿着支党河川依次排列。两边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川道里奔流不息的支党河,田野里辛勤劳作的村民,镶嵌在农田中的新农村,将十里关川装扮成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发源于子午岭西麓的支党河日夜奔流向西,在滋润两岸土地的同时,将关川村分为两半,6座桥将南北两岸连接在一起。

“这些桥让村里群众的耕作条件发生了变化。”关川村党支部书记魏鹏前说,没有桥之前,村里人都是“人在北边住,地在南边种”,趟水过河时时有,“望河兴叹”常发生。

2012年,对口帮扶关川村的省安监局先后投资60多万元,在关川村以及上下游的村里修建了9座桥,关川村就有6座,彻底结束了群众趟水过河的历史。

今年播种玉米的时候,桑养年用三轮车将化肥、地膜、种子等运到了地里,走的就是家门口的一座桥。“以前没桥的时候,耕地只能靠牛,有时过河牛会陷在河滩里。”桑养年说,今年他家的地都是用拖拉机翻耕的。

近年,关川村新修通村水泥路5公里、连户水泥路2.9公里、农田砂石路15公里,实现了通村通组水泥路全覆盖;新打小电井37眼、浅水井配泵48台,安全饮水农户比例达到100%;完成危房改造83户,修建新农村集中居住点2处,每户农民都有了安全住房。此外,全村4个村民小组均实现动力电全覆盖,互联网也进村入户,将惠民政策及发展致富的信息带进了农家院落。

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扶持下,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成了关川村群众乐意接受的产业。目前,全村年均种植玉米1500亩左右。

赵永珍家种了10亩玉米。“产量在7000公斤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计算,至少应该能卖10000元。”赵永珍说,今年,他除了种玉米,还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冯小龙则另辟蹊径,近几年一直发展苹果产业。他家的果园原来在川道里,但冯小龙经过观察,发现川地早晚温差太大,日照时间短,地温也低一些,不适宜果树生长。今年年初,冯小龙将自家的6亩多川地和别人家的山地进行交换,加上自家原有的4亩山地,10亩山地全部栽上苹果树。他估算,果树挂果后,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

机械开进田地后,养殖业就成为大多数群众新的增收渠道。魏鹏前介绍,全村目前已经扶持群众养牛160多头、养羊500多只。

2004年的时候,张方平养了2头牛,主要是用来耕地,后来用机械耕地了,他就把牛卖了。到了2014年,张方平又“重操旧业”开始养牛,存栏数达到12头。“现在养牛,就是为了繁育出售。”张方平介绍说,他养的牛包括秦川牛、早胜牛等品种,他计划继续扩大规模,养牛50头以上。

有近20年养猪经验的郑新民从1999年开始养猪,刚起步时效益很好,后来却不太稳定,但郑新民坚持一边学习防疫技术,一边继续养殖。2012年养猪效益再次凸显后,郑新民扩大了养殖规模,现在的规模已经达到73头,年出栏成猪10头、猪仔200头,收入两万多元。

种养结合夯实了群众增收的基础。为了拓展增收渠道,推动产业升级,从2016年开始,帮扶单位和乡村就开始探索新的产业模式。依托位于正宁县城的甘肃步天医药公司,三嘉乡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在关川村及上下游的村子里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建成了药材基地。

作为关川村的帮扶牵头单位,省安监局积极参与,出资出力,有力推动了村里的产业升级。最初谋划建设药材基地时,为保障群众利益,决定以每亩地每年700元的价格来流转土地,700元相当于一亩地种植玉米的纯收入,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群众流转土地后收益不受损。在这700元中,牵头企业只出300元,剩余400元由省安监局配套补贴。

牵头企业有关负责人介绍,流转过来的土地,由公司组织当地群众进行统一栽植丹参,并向群众支付报酬,通过两年多的发展,今年在支党河川区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多亩,仅关川村就有500亩。

第小民已经连续两年将土地流转给甘肃步天医药公司,2.4亩地每年有近1700元的流转收入,加上种药材、挖药材的务工收入,仅这一项一年就可收入5000多元。第小民现在盘算着明年自己种药材,再将药材出售给公司。“这种‘我种你看\’的方式,让村里群众的种植观念慢慢发生了变化,今年已经有群众开始自己尝试种药材了。”魏鹏前说。

在调整种植产业结构的同时,关川村又将目光瞄向村里的生态资源,谋划发展旅游业。目前,古色古香的关川村的村碑广场已经开始建设,以“支党古都”“飞瀑流川”“响潭听乐”等景点为主要内容的“十里荷花湾”旅游景观带正在规划实施。

据统计,关川村2013年建档立卡85户、贫困人口341人,到2017年底,减少至4户、13人,贫困发生率从45.28%下降到1.75%。全村基础条件逐步得到改善,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不断发展的产业让群众的收入逐年增加。

新闻推荐

赵永珍:“建起新房美得很”

■文/图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张昶昶把10亩玉米地的地膜刚覆好,家住关川村关西组的赵永珍就接着忙活家里新盖的4间瓦房的后...

正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正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