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 军民同心保家卫国 十年功勋彪炳史册

定西日报 2021-09-03 08:29 大字

81年前,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正式成立。在血与火交织的岁月里,陇东分区经历了极不平凡的10年——

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到抗战全面胜利;从陕甘宁边区保卫战,到解放大西北,陇东军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舍身忘我、奉献所有,为民族独立自由、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6月15日,陇东报“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寻访红色印记”采访组来到位于庆城县城的陇东分区纪念馆,再次追寻革命先辈浴血前行的奋斗足迹,重温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

见证历史——红色旗帜历久弥新

庆城县城人民路61号,是一栋中规中矩的四层高现代建筑。楼前有一处开阔的广场,广场四周绿树成荫,整个院子显得静谧而又庄严。这里便是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纪念馆。

陇东分区纪念馆始建于2009年,总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布展面积2500平方米。2011年,该馆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广大干部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

陇东分区纪念馆馆长贺伟民介绍,陇东分区是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和西征红军拓展区域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1937年9月,根据国共两党关于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苏区改名为陕甘宁边区,并成立了边区政府,辖有绥德、延安、关中、陇东、三边五大分区。陇东分区辖环县、曲子、镇原、合水、庆城、华池六个县,是陕甘宁边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饶的分区。

“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分区圆满完成了拱卫陕甘宁边区西大门、建立模范抗日根据地、全民参与解放战争的历史使命,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鲜明而又深刻的历史印迹。”贺伟民说。

三八五旅——保家卫国使命光荣

在陇东分区纪念馆,在多幅三八五旅驻防庆城期间的珍贵照片中,其中一幅是旅长王维舟、副旅长耿飚等将士的合影。“这是三八五旅在田家城召开供给会议时拍摄的。当时,为了不打扰当地居民的生活,三八五旅在田家城、麻家湾一带沿着城墙、山崖、塬边开挖窑洞119孔,供战士们居住。”讲解员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陕甘宁苏区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红四军为主改编的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辖七六九团、七七〇团。”庆城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闫亮介绍说。

1937年10月下旬,三八五旅留守部队由陕西泾阳县石桥镇开赴陇东。旅部机关及直属部队400多人进驻庆阳城。旅部机关驻田家城。七七〇团所属部队1400多人,分驻驿马关、赤城、白马铺、合水、宁县、正宁、镇原等地。

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当局对边区实行“防共、溶共、限共”政策,在军事上包围,政治上打压,经济上封锁,所以,三八五旅当时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所肩负的使命十分艰巨。

1939年4月和12月,国民党顽固派先后挑起了两次陇东摩擦事件。三八五旅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摩擦斗争。1940年初,三八五旅取得反摩擦斗争胜利,顺利接管了陇东统战区的国民党党政机构,为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实现了陇东统战区边区化。

三八五旅驻防庆城期间,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为了发展生产、经办商业,许多将士捐钱捐物,创办军人合作社。七七〇团创办合作社时,团长张才千拿出了被他视为珍宝的三块“救命银元”。

据《庆城红色故事》刊载,在一次战斗中,张才千正在一挺机枪旁一边举枪射击,一边组织战斗,不料敌人的重机枪向他扫来了一梭子弹。霎时,几个战士中弹倒地,他的腰部也感到十分疼痛。当他带着战士们冲到阵地的制高点时,战士告诉他帽子被打穿了几个洞。这时,他才想起来检查一下自己的腰部,发现缠在腰上的自制皮包被子弹打穿了,三块叠摞着贴身存放的银元上,朝外的那一块被子弹打出了一道深深的槽痕。

为粉碎国民党当局的经济封锁,三八五旅将大凤川定为全旅屯垦点,开展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动动。“驻防庆城八年多时间,三八五旅出色地完成保卫边区、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的光荣使命。”闫亮说。

全民参与——老区儿女共赴国难

据1943年7月29日《解放日报》刊载题为《庆阳市民献金劳军各乡捐款十二万元妇女做鞋供给部队》消息:“庆阳市民的献金运动已广泛展开。最近市府共收到各乡献金十二万二千零五十元,另外慰劳鞋四百五十二双……目前这一运动已普及各县,据说全分区的妇女,正在大量做鞋,准备慰劳前线部队”。短短一则新闻报道,真实再现了陇东分区民众支援抗日的火热情形。

陇东分区成立时,正值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老区人民节衣缩食,不遗余力为前线送粮草、送物资、送子弟兵,全力以赴支援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对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陇东分区人民又一次投入修筑工事、救护伤员、运送弹药、转运粮秣等支前工作。

1947年2月,国民党胡宗南、马步芳部共23万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首府庆城失陷。陇东地方党政军民在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同时,配合西北野战军进行了平子、悦乐、将台、曲子、环县等战斗。在这些战斗中,老区人民积极参军参战,迅速组成了各种支前队伍,随军西进,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在解放战争时期,陇东分区有近万名青年参军,36万人次支前,交送军粮61.645万石,饲料20.968万石,饲草40万斤,完成边区政府下达的借粮任务20万石以上,做军鞋28万双,成为解放大西北的重要战略基地和可靠后方。

追求光明——铸就思想文化高地

“高楼万丈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顶。边区的太阳红又红,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今天,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人们又仿佛回到了那段难忘的革命岁月。

“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就诞生于陇东。”贺伟民说。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了环县,环县农民孙万福的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由此激发起了他的创作热情。他用质朴的语言、地道的陇东曲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对领袖毛泽东发自肺腑地感激之情。

“当时,陇东群众文化活动十分活跃,除了这首《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外,还有一大批优秀作品,如《拥军爱民》《歌唱豹子川》《十唱解放区》《上冬雪》《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这些反映群众生产生活的歌曲,从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一直唱响到全中国。”贺伟民说。

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陇东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情况一一展现在记者眼前:

——为宣传党的中心任务,对群众进行抗日民主教育,1937年10月,中共陇东特委机关报《救亡日报》在庆阳城创刊。1938年,《救亡日报》改名为《救亡报》。1942年7月7日,《救亡报》出版至474期,改名为《陇东报》,毛泽东同志亲笔为《陇东报》题写了报头。由于战争原因,陇东报社曾多次跟随陇东分区党政军机关辗转深山,报社工作人员靠人背、驴驮,带着纸张、油墨、印刷机、收报机等,转战途中坚持出版,从未间断,及时向陇东军民传达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声音,传递着全国各个抗日战场、解放战场的捷报。

——陇东根据地原来没有一所中学。1940年3月,由陕甘边区政府创办、三八五旅出资建设的陇东中学成立。在延安的一孔窑洞中,毛泽东亲笔题写了“陇东中学”的校名,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分别为学校题了词。陇东分区特委书记马文瑞任校长。当时,一些高级知识分子怀揣着崇高的革命理想,从祖国各地汇聚到陇东中学担任教员,使陇东中学成为边区最重要的一所学校,被誉为“边区青年干部成长的摇篮”。

——八路军三八五旅驻防庆城期间,为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学习,1940年4月创办了《民众先锋》报。《民众先锋》的主要任务是报道军事斗争和部队建设等情况,并反映地方重大事件。1946年5月,三八五旅并入警三旅,《民众先锋》即告停刊。《民众先锋》虽为部队机关报,但在陇东的社会影响甚为广泛。陇东民歌《绣荷包》中曾唱道:“三绣劳动者,你们真光荣。民先报、解放报,都有你们的名”。

——1940年,陇东分区在庆环农村剧校的基础上组建了陇东剧团。毛泽东亲笔为剧园题词:“向前进,勇往直前!”这所剧团现为甘肃省文工团。

血浓于水——爱民故事千秋流传

在纪念馆内行进,一块块展板、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给那段峥嵘岁月平添了几分厚重感。

“陇东分区党政军各级组织和三八五旅全体干部战士遵守群众纪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深受人民的爱戴。旅长兼陇东分区专员王维舟被群众称为“王善人”,受到毛主席、朱总司令的称赞。身后就是毛泽东给王维舟题写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嘉奖词。”正在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庆城县财政局干部职工一边听一边认真记录。其中,有三个故事颇具代表。

故事一:一天下午,王维舟趁着炊事班的同志休息,便带着警卫员李有义去河边挑水。当看到一对母子在地上挖白板土用以充饥后,他的心像被扎了一样,便将这对母子带回了自己家,给他们送了10个馍馍、两件半新的衣服,还写了一张便条,让他们母子去专员公署找马锡五。在马锡五的帮助下,这对母子很快就领到了5斗金灿灿的小米和30元边币。

“说善人,道善人,王旅长真是大善人。做的好事数不清,陇东军民人人敬!”1942年,庆城人民把对王维舟的爱戴唱进了他们歌声里。

故事二:为了公正客观审理华池县女青年封芝琴婚姻案,马锡五接到案子的第一天便来到了华池县,通过走访群众了解事由,询问当事人封芝琴的意见和要求。随后,在悦乐街道召开了群众大会,对封芝琴的上诉案进行公开审理,纠正了此前错误判决,当场为封芝琴和张柏颁发了结婚证书,使得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马锡五独特的审判方式赢得了群众拥护,被人民群众亲切地称为“马青天”。1943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陕甘宁边区婚姻条例》,提倡婚姻自由。1943年2月,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一刻也不离开群众”。

故事三:耿飚是从严治军的典范,由于军纪严明,三八五旅深受群众爱戴。有一次敌机来袭,一位老年人因行动不便,在大家迅速转移的紧要关头,他一个人留在原地。耿飚发现后,不顾个人安危,跑到老人跟前,要把他背到了附近的防空洞里。老人认出耿飚后,连忙双手阻挡,说:“我老了,别管我,这么危险,你快走吧,你们可是重要的人啊!”耿飚郑重地回答:“我们的“重要”就是不能让您有危险!”

……

一个个故事记录了陇东分区领导干部及三八五旅将士与庆城人民的深厚情谊,这些故事已成为庆城人民心底最温暖的记忆和最可贵的精神养分。时至今日,“王善人”“马青天”等故事还在庆阳大地广为传颂。据《陇东报》

新闻推荐

甘肃省新添两家省级高新区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房惠玲苏叶)近日,省政府批复,同意庆阳市依托庆城驿马工业集中区设立甘肃省庆城高新技术...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