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祖圣地岐伯故里 探访庆城县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三孔玉刀一级文物(新石器时代),背长40厘米,刃长42厘米,厚0.6厘米。通体扁平,呈肩窄刃宽的长方形,两侧对称,双面平滑,近肩处有等距且排列成一线的三个圆穿孔。其玉质灰白相间,为古代象征权威或地位的仪仗器。
▲元釜罩盘组合式铜火盆一级文物(元代),通高34厘米,口径48厘米,腹径34.5厘米。整体由炉盘、火罩、铜釜、釜盖四部分组成。炉盘平沿深腹,圜底,人字形三足。火罩为三云形足,罩面正中开直径18厘米的圆口,用以放置铜釜,四周以万字形连续透雕纹饰组成。铜釜敛口,口外向下3厘米处有平行宽沿一周,深直腹,圜底。釜盖顶部隆起,上有柱形手柄,外沿下斜折与釜紧扣,子母口。
▲宋耀州窑青釉牡丹纹瓷执壶二级文物(宋代),长颈、鼓腹、高圈足。高18.7厘米,口径4.3厘米,底径8.9厘米。管式口,曲柄圆肩,流长而上翘,略弯曲,柄下肩部有凸形弦纹一周,腹部浮雕缠枝牡丹纹。釉色青中闪灰,足端露胎,略泛红色。造型别致,独具匠心,是宋代瓷器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彩绘灰陶袒胸胡人俑唐开元十八年,通高50厘米。疏发歇顶,额头高凸,浓眉紧蹙,双目圆瞪。宽鼻翼,深鼻孔,鼻尖而上翘,牙咬下唇,络腮胡须,胡尖接近鼻准。身着窄袖长袍,袒胸露乳,两臂屈肘置于臀部,下着窄裤,足蹬乌皮长筒翘头靴,八字步立于长方形台座上。通体彩绘,以肉色、黑色、绿色为主。
唐代彩绘灰陶黑人舞俑一级文物(唐开元十八年),通高50厘米,面目、皮肤黝黑,头发长披至颈部,发梢上卷,上扎以桔黄色头带。高眉深目,颧骨隆起,两腮干瘪,上着圆领窄袖衣,腰系黑带,两臂屈肘高举,目视右拳。下穿紧身豹皮裤,足蹬黑皮靴,成丁字步站立于长方形底座上。通体施白、黑及赫黄粉彩。
彩绘灰陶滑稽戏佣唐开元十八年,通高48厘米。头戴黑色巾帻,面部肌肉生动而显滑稽,额头三条皱纹弯曲而深长,眉棱高突紧蹙,三角眼神光外露,高鼻准扁平上翘,颧骨隆起,双肩高耸,脖颈前伸,下颌扁平而前凸。头向右倾,臀部左歪,通体呈“S”状站立。
唐代彩绘灰陶参军戏佣一级文物 (唐开元十八年),通高43厘米。俑头戴高顶黑帽,帽沿上卷,并饰以彩绘。左眼圆睁,右眼紧闭,咧嘴大笑作滑稽状,颧骨与下颌骨肌肉高凸,两嘴角下陷,颇显机警诙谐。身着桔黄色圆领窄袖长袍,左臂屈肘握拳置于身侧,右臂外撇屈肘握拳向前举,衣袖挽至肘部,足蹬长筒翘头黑靴。
庆城县博物馆始建于1984年,是一座综合型国家三级博物馆,于2008年9月免费对外开放。新馆展览大楼于2007年建成,占地3960平方米,建筑面积4276平方米,布展面积2693平方米。内设庆城历史沿革、石雕石刻、古生物史前史、岐黄文化、周祖农耕文化、历代文物精华、唐代彩绘陶俑、革命烽火、书画等9个展室和1个青少年活动中心。截至目前,收藏各类文物2302套(件),名人书法作品1200多幅。其中珍贵文物360件,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53件,三级文物283件。陶器、瓷器、青铜器、石器、钱币等为大宗藏品。陈列内容上起远古,下至当代,或为历代名作和精品,或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化石标本。唐代彩绘陶俑为特色藏品,其造型独特、制作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庆城县融媒体中心王博雅庆城县博物馆张薇供稿)
新闻推荐
本报兰州讯(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燕春丽通讯员段文超)10月13日15时27分,DJ1939次综合动检车从宁县站驶出,经过20分钟运行...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