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合作”实现“大收益” 庆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云
近年来,庆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目前,全县扶贫领域的合作社,累计达到1359家。合作社在组织化程度上初步实现了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有机衔接,形成了以本地特色农畜产品为主,上接市场、下连农户、带动基地的产业链,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索新模式破解增收难题
“今年,我在合作社打工,挣了3万元呢。”日前,庆城县玄马镇老庄村村民杨永福拿着刚领到的工资开心地说。
杨永福在务工期间,干过栽树、锄草、补植等工作,是一名熟练的技术工人。现在,他又当起了护林员。“我们村的护林员,合作社发600元,村上补助500元,每个月有1100元的固定收入。”老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维军说。
为破解山区群众增收困难,玄马镇探索推出了“确权到户、统一栽植、共同管护、三七分成”的服务新模式。群众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将宜林荒山、荒沟、荒坡和弃荒地、撂荒地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地块质量将地块亩数折资入股,让群众变成股东。同时,合作社以资金、生产技术入股,按照“五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栽植、统一技术、统一培训、统一社会化服务)的方式进行管理。
“群众可以从中获得3项收益,首先是保底分红,即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移后的土地流转费;其次是盈余分红,即保底分红分配后的剩余收益,群众和合作社按3:7分成;最后,在开发经营过程中农户还可以进入合作社务工,获得薪金报酬。”兴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富林说,“群众负责自家入股地块的林木管护工作,所栽树木、林权归入股群众所有。这种发展模式,对合作社而言,可以节省前期资金投入,缓解资金压力。”
开辟新途径拓宽收入渠道
“我在合作社务工,既能学到苜蓿种植技术,又能照顾家里,真是一举两得。”蔡口集乡周家塬村村民周俊杰说。
周俊杰口中的合作社是庆城县国瑞草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位于蔡口集乡,成立至今已吸纳社员85户,其中贫困户23户。通过土地流转、与农户签订种草协议两种方式,主要发展紫花苜蓿种植,年可收获2茬至3茬,生产经营面积达2000多亩,其中与全乡50多户群众签订种草协议1400亩,流转土地种植600亩,在周家塬村南塬组三合山集中连片种植饲草500亩,激发了群众发展种草产业的积极性,为群众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途径。
“有的贫困户家里地多,却没有劳力,他们就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每亩地可获得100元的土地流转费,不用自己操心,年底就有收益。”周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周俊清说,“除此之外,有劳力的群众可以自己经营管理自家的土地。”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郑亚虎、石京京)为庆祝第三个“中国医师节”,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