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全面小康破浪前行 庆城县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云 王博雅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胜利!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庆城县12992户52177人摆脱贫困,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建档立卡的13011户53074人减少到目前的194户708人,贫困发生率从22.16%下降到0.29%,群众认可度达99.9%以上,这是庆城县脱贫攻坚的“成绩单”。
庆城县是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1年被列入六盘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多年来,庆城县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今年2月2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庆城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破瓶颈,补短板,建起“新家园”
“以前,家里的窑洞顶上裂了大口子,还时不时掉土疙瘩,想盖新房子却拿不出来钱。”说起年久失修的破窑洞,蔡口集乡虎家渠村村民杨海倍感无奈,安全住房成为他们一家最大的梦想。
2018年4月,杨海递交了危房改造申请。5月开工改造,7月实现入住,在乡政府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下,不到3个月时间,杨海一家就住上了新房子。
“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们全家再也不会因住破窑洞而担惊受怕了,真是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杨海逢人就夸国家的扶贫政策好。
2014年以来,庆城县坚持把保障群众住房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通过整合中央和省、市、县危改资金、协调银行贷款和县财政贴息的方式,采取“1+4+6”模式,大力实施“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危房危窑改造11507户,实现了农村安全住房全覆盖。
巧施策,强产业,鼓足“钱袋子”
产业兴旺,脱贫才有希望。庆城县以肉羊、苹果为主导产业,将中药材、黄花菜、白瓜子、万寿菊等作为特色小众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贫困群众能够直接受益、短期见效、持续增收的特色产业,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扶贫真是个好政策,我家这10多亩苹果,去年卖了10多万元呢。”说起家里的收入,正忙着在果园施肥的赤城镇白窑村的贫困户刘源泳有些自豪,“今年好好打理,想着能比去年多挣个几万元。”
多年来,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路径狭窄一直制约着庆城县群众脱贫致富的步伐。为此,庆城县因地制宜、探索推出“331+”产业扶贫模式,注重培育群众身边的当家产业。多年在外打工的庆城县驿马镇杨湾村贫困户李世茂,2017年得知自家门口办起了合作社,便辞掉了工作,回乡发展。如今,他已经成为自己门口养殖场的一位股东。“1户贷4万元,入股20只羊,交到合作社里统一管理,我们不用操心,年终还有分红,闲暇时间还可以在合作社打工,挣钱生活两不误。”李世茂说道。
庆城县以中盛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带动、合作社引领、贫困户入社分红的方式, (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云通讯员刘丽园)走进庆城县玄马镇柏树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村容村貌,平整宽阔的柏油马路,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处理...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