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漂泊”50余年 七旬老人盼回家
文/图 本报记者 刘萍凝
家住宁县盘克镇郝湾村,今年72岁的老人任粉香,从16岁来到这个村子,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除了在她的话语中依稀听得出甘肃河西的口音外,几乎辨别不出这个老人是一个流浪在外50多年的异乡人。
1964年,16岁的任粉香跟随母亲、姐姐一起离开张掖外出谋生。在张掖火车站,由于人群拥挤,任粉香和家人走散了,她怯怯地蜷缩在角落里,等待母亲和姐姐来找她。但是等了好几天,依然没有见到家人的,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任粉香被在张掖打工的宁县人郝玉春发现,他给了任粉香一些吃的,问她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去宁县,任粉香答应了。
随后任粉香跟着郝玉春来到宁县盘克镇郝湾村住了下来,郝玉春的父亲郝树雄当时是一名乡村教师,他向儿子带回来的这位姑娘了解情况时,一口张掖口音的任粉香,只能说出自己姓“任”,家里人叫她“小粉子”,而官名却说不清,于是这位老教师给她取了一个新名字:“任粉香”。
过了两年,郝树雄把年满18岁的任粉香许配给了自己的二儿子郝迎春,此后50多年的生活里,她在郝家孕育了三子一女,由于晕车严重,她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郝湾村。但是她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从来没有断绝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任粉香从一个少女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她的记忆力也在逐渐减退,加之离开家乡的时间太久,故乡在任粉香的脑海中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她只能记得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庙,一座小桥,家门口有一口井,她经常去井里打水。除此之外,她都忘记了。
任粉香曾让家人代笔,给娘家寄了许多信,关于娘家的地址,由于不识字和口音问题,任粉香家乡的名字及她的父亲、哥哥的名字都写错了,每一封信都被退回来了。渐渐地,任粉香不再写信,但心中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却愈浓。
6月4日,庆城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包怡文要去张掖出差,来回一共3天时间。包怡文的丈夫就在郝湾村长大,她从丈夫那里听说过任粉香的故事,并受丈夫委托去张掖市甘州区打听任粉香的家人。
在张掖的第二天,包怡文和同事一起,根据任粉香提供的地址,几经周折,在张掖市甘州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的帮助下,找到任粉香口中的“五间公社四家大队”,就是现在的甘州区乌江镇谢家湾村。
在谢家湾村,包怡文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带领下找到今年80多岁的老人任德旺,老人看着任粉香的照片,辨认了许久说:“这是我二姑奶奶,她还活着啊,多少年来家里人一直在寻找她。”原来,任粉香是任德旺的“姑奶”,任德旺告诉大家,任粉香的父亲早就去世了,一个哥哥也已经去世了,现在只剩下在兰州的大嫂和一个侄女,常年都不在村里。
任粉香的大儿子郝志红现在上海打工,听说找到了母亲的娘家人后很激动。郝志红表示,自己7月份会从上海去一趟张掖,帮助母亲把家乡的变化、家里人的状况都询问清楚。
现在,任粉香的娘家总算找到了,由于家人大多已经去世,她已经没有别的心愿,就希望儿子回来后能带着她去家人的坟前祭奠,再看一看阔别已久的家乡。
新闻推荐
本报庆城讯通讯员熊琳王小飞“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庆城县税务局携手县妇联一起走进庆城县赤城乡黄冢小学,开展“庆六一”...
庆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