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杨桂兰 糊制纸缸传承老手艺

陇东报 2019-06-07 01:00 大字

本报记者 陈思

在用来储物的用具越来越丰富、塑料、不锈钢、竹制器具数不胜数的今天,庆城县南庄乡丰台村79岁老人杨桂兰却喜欢用糊制的纸缸来储物。

在杨桂兰家中,各式各样的纸缸都是她自己糊制的。“这种纸缸质量轻、样式多,表面图案喜庆,取材方便耐用。”杨桂兰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物质匮乏,纸缸、纸笸箩、纸盆等物件几乎家家都有,糊出来的纸缸晾晒后,用来盛面粉、粮食、种子,既干燥又防虫,纸笸箩可以装针线、纽扣、剪刀等,特别实用。

说起糊制纸缸,杨桂兰直言“是个费事的手艺活儿”,尽管制作过程繁琐,但所需材料却廉价易得,又不易摔碎。

杨桂兰介绍说,想要糊出结实耐用的纸缸,必须在多风少雨的季节进行,经过泡浆、制胚、晾晒、补料、装裱等多道工序。

泡浆时,选用旧书、废报纸、旧纸箱等废纸在水中浸泡三天三夜,之后用木棍搅成浆糊状。为了增加韧度和硬度,还要适量掺入纤细、短小的麻绳丝和少量面粉,二次搅拌后调好稀稠度,把准备好的模具倒扣过来,然后用手把纸浆糊到模具表面并用力拍打,务求密实均匀。“制作纸缸时,要用力将纸浆拍打到模具上,所以对力道的要求很高,用力小了,纸浆不能定型,用力过度,干燥后的纸浆又容易碎裂成块。”杨桂兰说。

制胚完成后,要将其放阳光下暴晒几天,纸浆半干的时候,及时撤出模具,根据形成的器皿雏形,用预留的纸浆修补薄弱缺损的部位。再用刀刮去不平整不规则部分,继续晾晒直至干透。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装裱。杨桂兰说她在糊纸缸时,喜欢用宣纸将纸器表面全部装裱起来,纸缸表面光滑平整,用来装东西也干净。同时在纸缸外面画上喜庆美观的图案,放在家里,既实用又好看,孩子碰倒了,不破碎也伤不到人,也容易挪动,用旧了,再用干净白纸把表面裱糊几层,又会焕然一新。

“糊纸缸是劳动人民从生活中得来的创作灵感,承载着人们生活的记忆,这门手艺应该被保护和传承下去。”杨桂兰说。

新闻推荐

贾永梅:用爱撑起一个家

文/图实习生米静本报记者闫慧5月17日,又到了星期五,如同往常一样,贾永梅看着学生们离开学校之后,独自坐上回西峰的班车。这一...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