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铺镇:香菇种植 实现产业规模化
本报记者 李锦 通讯员 郑刚锋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由宁夏杞菇农科公司与庆阳青芝源公司联姻,依托全县苹果产业优势,利用苹果木作为主原料,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集菌棒生产、香菇种植为一体的产业基地,填补了庆城县香菇零种植的空白。”4月11日,记者在庆城县卅铺镇香菇产业园采访时,卅铺镇党委书记王虎林介绍说。
该基地现有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温室大棚1座、三拱三膜保温大棚20座、单膜钢架大棚19座,加工菌棒14万多棒,全部投产后年产值可达800万元。
王虎林告诉记者,2018年,产业园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村集体”的运营模式,成立了庆城县丰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合产业项目资金80万元、村级集体资金21万元,新建三膜大棚20栋、日光节能温室2栋,维修改造单膜大棚50栋。同时,合作社与庆阳青芝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带动贫困户通过劳务用工、订单种植、入股分红等方式实现增收500到12000元,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
一座座香菇大棚整齐排列在河台地上,一股股淡淡的菇香扑鼻而来,为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由于当地香菇产业种植面积较少,香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每茬菇一到成熟期就会销售一空。
“咱们当地产的香菇太少了,我们生产的香菇很畅销,这已经是第三茬了。我们闲了就来产业园打工,一天至少能挣120元。”在产业园6号大棚,看着分拣好的一筐筐香菇装车运往市内销售,家住廿铺村柳树湾村民小组的樊小兵咧嘴笑了。
今年45岁的樊小兵,家里共有3口人,因为缺乏技术和资金,种地收入微薄,2013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四类分类法”,帮扶干部精准施策,引导樊小兵加入了村上的合作社,并和公司、合作社分别签订了分红和入股协议,今年收入预计在2.5万元。
“我们香菇产业园前期主要进行菌棒加工、灭菌和出菇、采菇适应期生产,与周边农户签订了劳务协议,通过就近务工增加收入,最繁忙的时候用工在100人以上。”来自河南西峡“香菇之乡”的庆阳青芝源公司特聘技术顾问桂梅奇说。像樊小兵这样平时前来香菇产业园务工和学习香菇种植技术的农户有20多户,其中贫困户13户,月收入3000元左右,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
桂梅奇告诉记者,产业园后期主要以生产菌棒、有机肥料和香菇深加工为主,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由公司提供菌棒和技术服务,签订收购协议,农户自主经营,引导更多农户种植香菇,实现产业、就业双轮驱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彦臻)4月9日至10日,市政协副主席杨献忠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前往庆城县、西峰区、宁县开展促进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
庆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