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做支柱富农增收有门路 庆城县蔡口集乡产业扶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锦
三年前,蔡口集还是庆城县贫困程度最深的乡镇之一,全乡7个行政村全部都是贫困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产业基本为零,致富门路缺乏,2013年,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有2317元。如今,走进蔡口集,黄花菜、山地苹果、白瓜子、设施蔬菜、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让群众的收入翻了番,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产业咋选择
村社合一,村村有产业
蔡口集乡山地多,群众大多数都是广种薄收。面对现状,蔡口集乡及时转变思路,紧贴土地做文章,向山地要效益,把“劣势”变为“优势”——土地不合适种粮食作物,可以种苜蓿、栽果树;农户无劳力,可以用土地入股分红;农户缺资金,政府配股分红……
今年,蔡口集乡党委、政府通过充分调研论证,按照“一户一策”菜单扶贫政策和“四类分类法”,按照“有劳力且有一定技术、有剩余劳力且可输转、有一定劳力在本地打零工,无劳力预备兜底”的办法,对剩余188户贫困户进行精准分类,通过创办“扶贫超市”,为每户群众确定了符合家庭发展实际的脱贫产业。
现年49岁的蔡口集村村民冯志辉,儿子在外地打工,他和老伴在家务农,属于典型的“一、二类”贫困户。包村干部指导他入股合作社托管果树12亩,入股农机2台,他本人通过果园技术管理培训,担任本村果树管理技术员,夫妻常年在果园托管合作社务工,每年可增加收入两万多元。
蔡口集村建立的金色田园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果园管理和林下养鸡电商销售扶贫模式,全村新栽植的300亩山地苹果全部由合作社实施托管,带动19户贫困户通过开展果树栽植、施肥、修剪、拉枝等服务,获得了务工经济收入;邱家湾村建立的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30亩种植白瓜子,以“龙头大户+专业合作社+示范种植基地+农户”模式,带动了45户贫困户稳定增收;虎家渠村建立的农资农机专业合作社,购回小麦收割机,办起了农资供销社,通过对贫困户降低10%的机械收割费用和农资费用实现分红带动,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到自己满意的农用物资……
“乡上把发展脱贫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盯脱贫短板弱项,目前,全乡7个行政村培育起了8个能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及贫困户发展的‘331+’合作社,实现了 ‘一、二类’贫困户到户产业落实全覆盖、‘三、四类’贫困户湖羊养殖带动全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入社全覆盖,形成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蔡口集乡党委书记李霞介绍说。(下转2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锦)日前,记者从庆城县庆城镇政府获悉,庆城县图源建筑垃圾环保再生项目今年2月投产运行以来,处理建筑垃圾已突破4...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