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触摸笔尖的温度

陇东报 2018-11-08 01:00 大字

李锦

转眼间,正式接触新闻工作已经走过三个年头。在这三年里,常常加班赶稿到深夜,在每天繁重的日常工作中,除了这份工作的苦与累,我更多感受到的是责任感、成就感、荣誉感。在苦与乐的交织中,我也从一名基层通讯员成长为一名驻站记者,有了更多的机会触摸笔尖的温度。

第一次接触新闻是在大学时期,我担任学生分会办公室主任,每周都要撰写工作通报,通报的第一版块就是“团学动态”,在短短几年的写作过程中,我掌握了新闻稿件的基本要素,也深刻体会了编辑工作的不易,既要把握行文措辞,还要把握内容结构。然而,正是这个简单的工作,牵动了我对新闻工作的“初心”。

第二次接触新闻缘于一个“新闻事件”。2014年,我还是一名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一天,在乘公交车去学校的路上,同车的人们都在议论“三个孩子”:一个老人独自回家,从小区台阶上滚落下来,头部严重受伤,当场昏迷。当时过往的好多路人远远观望,而3名上学路过的学生毫不犹豫地扶起老人,用卫生纸压住流血的伤口,将老人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听到这个故事我很感动。这样的例子正是当前社会所缺少的,应该让这样的正能量发扬光大。怎么能让更多人知道?怎么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呢?当晚,单位同事辛老师请我帮他写一份感谢信。原来,白天摔倒的那个老人就是他父亲,现在已经脱离了危险,多亏了这三个孩子。第二天,孩子所在的学校凤城初中立即召开了师生大会,发出了向这三名同学学习的倡议,辛老师送去了锦旗,表达了谢意。

在庆城“老新闻”、退休教师李世栋的指导帮助下投了稿,这条新闻在4月11日《陇东报》头版刊登,这也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报纸上,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把报纸拍成照片发给朋友看、念给学生听……

随后,庆城县教育局、团县委、县委宣传部相继发出了《向田亚静、陈倩和麻森虎学习的倡议书》,庆城县委、县政府和庆阳市委、市政府先后授予这三个孩子“雷锋式的好少年”荣誉称号。由此,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份报纸的力量,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从此,我便开始向《陇东报》《未来导报》《中国教育报》等报刊投稿,每当看见自己的文字在编辑老师的“修饰”后以最美的姿态飘逸在报刊上,心里感到暖暖的。后来我被《未来导报》聘为“特约记者”,在与编辑老师的对话中,在不断的写作中,我找到了写作的窍门和快感,一篇篇新闻稿件时常见诸报端。

现在,我成为县委外宣办的一名新闻工作者,与新闻工作接触的机会多了,写的多了,思考也多了。新闻要有文化含量,新闻工作者更要有人文情怀。尤其是担任《陇东报》驻站记者以后,我更加深刻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如何将一个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工作成效变成“新闻”呈现与众?我们必须沉下身子,不断学习、思考,实地采访、挖掘,让真实的故事打动人,让典型的事例说服人。

当看到笔下一个个新闻人物和一个个“庆城故事”出现在报刊、银屏上,出现在领奖台或光荣榜上,我内心除了自豪,更多的是对这份职业的敬畏。在新闻路上虚心学习,勤奋采写,用责任和担当寻找新闻工作者的价值,用心触摸笔尖的温度!

新闻推荐

庆城县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推进

本报讯(记者李锦)今年以来,庆城县统筹谋划推动、持续精准发力、坚持标本兼治,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始终保持对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压...

庆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城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