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口与几位名人的故事严凤英与大渡口的戏缘

池州日报 2018-05-04 07:23 大字

 马民新

大渡口人素来喜爱看戏、听戏、唱戏。解放前,大渡口戏院成为人们文化娱乐的场所。那里每天都有外来黄梅剧团戏班前来专场演出,或有爱好黄梅戏的人在演唱。

戏院(位于今小商品市场内)里面解放前住着姚家大老爷等富足殷实开明人士,主要是垦荒圈圩公司几大股东,后来住长久了,显得日常生活枯燥无味,偶尔只听到太太、大小姐们哼着黄梅歌。随着安庆城区各县、区、村建有戏馆或戏院,慢慢地姚家等公司股东把空余地建起一座大屋,屋顶上盖有大青瓦,里面用竹篾绑捆搭起戏台,戏台前面放有木桌,并放有长板凳,供人观看听戏时备用。随着戏台子建成,住在里面的太太、大小姐们高兴地睡不着觉,趁没人时,爬上戏台清唱一段。随后她们你一群,我一伙,你教我,我传你轮番上台演唱,竟连台下来人也不管羞涩了。她们不再李家长王家短搬弄是非,麻将和纸牌也不打了。

“咚哐咚哐、咚咚哐”住在附近的街坊时常听到戏院里传来锣鼓喧天的声音,享受着这份乐器喧嚣。总能听到大人或孩子端着饭碗或拿着小板凳,互相吆喝着:“到戏院去看戏哟!”孩子们成群结对地去戏院看戏、躲迷藏。慢慢地大渡口戏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首选地,成为欢歌笑语的海洋。

每逢重大节庆和祭祀日,都要邀请剧团戏班前来唱戏,以示庆贺。那时候戏院日夜都有演出,热闹非风度。街坊老人至今忘不了,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在大渡口戏院演出的场景,仿佛就在昨日。

1947年,17岁的严凤英随安庆戏班张光友来江南大渡口戏院献艺。当天戏院里人头攒动,木桌上摆放着水果、茶点,几大股东及太太、大小姐们早早坐在戏台前吸着黄烟或瞌着瓜子,长板凳上早已座无虚席。有的自带小板凳,有的坐在台前泥土地上,有的站着观看,小孩则踮着脚扒在戏台上。观众翘首期盼,张大眼睛一睹严凤英风采。“花开花放花花世界,艳阳天春光好百鸟飞来,柳凤英在十字街……”伴随着悠扬悦耳的黄梅声,装粉耀眼倩丽的严凤英登上戏台,粉红的圆脸蛋,乌黑明亮的眼眸,舞动丝带长袖如行云流水,飘逸轻盈。一点纤细兰花指秀出江南锦锈画卷。“好!好!”、“好!精彩!”戏院里响起一阵阵雷鸣般的喝彩声。严凤英唱腔抑扬顿挫,纯朴圆润,吐字清晰,韵味十足。那天晚上的演出成为大渡口人有史以来最为空前热闹的一曲。后来有人说演出结束后,严凤英现身说戏与戏迷们交流指点;有人说演出结束后,公司股东们盛情宴请了严凤英等戏班演员们……

自严凤英来江南戏院演出后,大渡口掀起了学黄梅戏热潮,大人、小孩、爷爷、奶奶、叔叔阿姨有事无事总爱哼哼黄梅戏。经常有学戏的叔叔、阿姨往戏院里跑,与公司股东太太、大小姐在一起学戏演唱,并自编自排了几个剧本,在戏院里像模像样地演出着。

随着时间推移,大渡口戏院慢慢淡出人们视线,解放后改建为大渡口小学、大渡口电影院。

曾国藩蜗居杨家套

大渡口镇杨家套地处镇西头广丰圩6.5公里,在圩堤下一幢幢楼房排列整齐,其间庄稼地围绕着农居,堤外江水波光粼粼,对面是安庆市郊,偶尔一艘艘轮船在江面穿梭而过。站在圩堤上,眼前是一幅富有江南乡村气息的画卷,一览无余,显得耐看、自然。

江堤上竖立的碑石刻有“杨家套”三个字,着实让肃然起敬,这个地方与一个晚清重臣,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曾国藩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因为曾国藩蜗居杨家套指挥攻克太平军控制的安庆城,书写下了一段历史。

当时安庆不仅是安徽的省会和第一重镇,也是八百里皖江的首要军事屏障;更重要的是,它处在长江下游的入口处,是下游天京(今南京)、上海等各大都市的天然门户

清咸丰十年(1860)元月,曾国藩坚持“夺取安庆进取天京的战略”,率湘军八万对安庆城进行包围。由宿松动身,绕道江西浮梁和安徽至德(今东至县),经闪里、伊坑、石谷里,于十一月(7月28日)到达祁门,曾国藩率湘军与太平军大战,反复拉锯,几经对峙,祁门大营两度被困,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这一行动引起湘军的内部一片惊慌,曾国藩排除众议,坚持认为,“吾但求力破安庆一关,此外皆不遽与之争得失”。清咸丰11年(1861)正月,太平军大队人马借势从石台崇山峻岭中进攻祁门,湘军人心涣散,弹尽粮绝,危在旦夕,困难如山,战事失利,面对如此低谷处境,曾国藩料知前程未卜,军心颓废,局势不利,写下遗书称“军事日危,旦夕不测”,随时做好与太平军共存亡。

四月曾国藩将行营帐驻扎在杨家套,“泛舟江畔湖上”,圈阅战报军情,俯瞰安庆狮子山战况。一日,曾国藩率亲信随从,乔装打扮为客商,从安庆南门外码头上岸,混杂在乡民一起,进入镇海门,仔细察看城关内外战事格局,并在心里仔细琢磨,回到营帐与部属鲍超、彭玉麟会商整理情报。当晚将查看地形、分析状况及攻城计划通报给江北集贤关外的曾国荃,掌握了战局主动权,终于在9月5日攻破安庆城。

战报传来,曾国藩当晚在灯下给沅甫、贞干写了一封信,向两位老弟恭贺大喜,并告诉他们明天亲自来安庆祝贺,两江总督衙门也随迁到安庆。第二天早起,东风大作,只好搁浅。9月11日,曾国藩率一拨人马,浩浩荡荡来到安徽省城安庆南门码头,曾国荃、曾贞干、鲍超、多隆阿,还有韦俊等,早已在码头等候多时。放眼望去,只见“旌旗蔽日,千帆肃立”,沿安西门外的皖河口直到20里外的长风港,迤逦而下都是大小船支。连对岸十里雁汊(今大渡口镇),也插满了帆樯。这就是近代史上号称十大营的湘军水师。大战之后重逢,大家都格外高兴,曾国藩入住到安庆原太平军英王府内作督帅行辕,泰然自若地住了下来。

许世英在大渡口

许世英(1873—1964),字俊人,一作静仁,至德县兆吉山(今东至县)。幼时从塾师许殿邦读书,后省考为拔贡生、京试一等选官以七品京官录用。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奉天高等审判厅厅丞,次年任厅长。宣统二年(1910),被清政府派赴欧美考察司法监狱。次年回国,任山西提法使、布政使。民国初,民政总长、福建、安徽省长、内阁总理、任全国赈务委员长。中日战争时期,出任驻日大使等职。许世英在安徽省(今安庆市)任省长期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在皖江南岸大渡口筹建省立工业专业学校。

1922年春天,江水荡漾,柳树抽青。许世英率省府官员踏上古雁汊境地(今大渡口镇)。十字街头内,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货架上什物摆放整齐,一应俱全。许世英不禁赞叹道,江南小镇一派繁荣呀。后来那一条街改为繁荣街,一直沿用至今。许世英在同乡好友危先生(今东至县张溪人)陪同指引下,欲走大道,临时改变路线,转身走进叉道。原来当地开明绅士章大光先生听到耳风,早已在大同小学办学点(现大渡口粮站通达宾馆)摆设香案恭迎许世英一行。危先生说,静仁兄,走了不少路,也该歇一下。许世英点头默许,然后走进章大光寓所小憩,坐罢,糕点麻饼、雪片糕摆上,香茗缭绕沁人心扉。相互寒暄一番后,许世英得知章大光在江南围圩开垦、出资办学等善举,十分愉悦。危先生说,许省长既然如此赏识大光,何不收他为义子,如何?许世英还没来得及搭话,章大光立即下跪便拜,赶忙说,义父在上,请受义子一拜。就这样许世英在大渡口收章大光为“干儿子”成为美谈。

休息片刻,许世英前往省立工业专门学校(今东至县大渡口镇解放街)视察,参加学校教学楼竣工典礼。一对两尺多长的红烛已点燃,许世英率众焚香祭拜,祈福风调雨顺。随后,许世英接见参加工程建设者,与他们握手致谢,每人分发2块银元,包括建筑工头、小工,以示加赏。并鼓励校方,尽快装修完工、尽快开班施教。许世英的动人讲话,感动了民众,建设速度超前完成并投入运作。如今教学楼(大渡口人称为红楼)还矗立在皖江南岸,许世英的话语依然留存在大渡口老人们的记忆里,那样耐人寻味……

新闻推荐

三百梯村遗存“石头城” 何人何时修建至今成谜

●顺庆记者站曾江林本报记者梁洪源文/图一座石头城位于悬崖峭壁之上,占地一千余亩,至今保存有3道城门和1000余米城墙。“石头城”何年修建、谁曾驻扎,至今众说纷纭。日前,记者前往顺庆区凤山乡三...

庆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庆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