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引领产业升级 写在西农大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正式揭牌之际
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王博雅
在近日举办的2017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正式揭牌。
这个试验示范站由庆阳市政府、庆城县政府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12年启动合作共建。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来说,这项工作旨在加强科研试验和成果推广;对庆城县乃至庆阳市来说,则是借力科技支撑解决当地苹果产业布局、品种结构不合理,规模化程度低,生产管理技术落后等产业发展问题。庆阳市果业局负责人评价说:“示范站已成为全市引进推广国内外苹果产业发展新技术和人才培养、提升科技含量等一系列苹果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
新技术蓄积产业后劲
针对苹果园结构简单、品种单一的问题,在苹果试验示范站的引导下,近年来庆城县相继引进了嘎啦等早熟及瑞阳、瑞雪等中晚熟品种,并不断扩大品种栽植面积,通过栽植苗木选用新优品种和建立高接换优示范园,积极推行品种更新,大力调整品种结构。
“这边果子颜色鲜红的,是试验示范站育成的新品种‘瑞阳\’,那边颜色淡黄的是‘瑞雪\’,这两种苹果好看、好吃、丰产、耐贮藏。”在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技术员兼科研助理王金科带我们参观基地时说。
据介绍,“瑞阳”和“瑞雪”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苹果新品种,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博士生导师、庆城县苹果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赵政阳教授及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历时多年育成。
近年来,试验示范站先后开展了苹果新品种筛选与评价、矮化砧木评比、栽植模式对比等10多项试验工作,示范推广“间伐改造”、旱地矮化密植高效栽培、新优品种等7项新技术。
5年多来,庆城县的苹果种植面积从16万亩增加到36万亩,产量从8万吨增加到17.8万吨,产值从2.2亿元增加到了5.3亿元。今年春秋两季,庆城县继续推广果园结构调整新技术,规划推广矮砧栽植0.7万亩、乔短栽植1.3万亩、间伐改造2万亩及新育优质苹果苗木150亩。
新模式助力果农增收
试验示范站建立以前,庆城县栽植苹果,苗木全靠果农从外地调运,苗木质量良莠不齐,严重影响苹果产业的后续发展。有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技术支撑后,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蔡家庙乡建成了全县首个优质苹果苗木繁育基地。
5年多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为庆城县郁闭园间伐改造3.9万亩,应用苹果矮化密植技术新建果园7万亩,建立优质苹果苗木基地600亩,保证了后续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苗木的质量。
“‘一亩园十亩田\’,现在我们乡的苹果果质好、售价高,‘西农模式\’指导下的苹果产业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庆城县高楼乡果农岳祥龙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区域产业核心地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试验示范站,将农业科技送到农民身边,让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引导农民增收致富,被当地群众称为苹果产业发展的“西农模式”。
依托“西农模式”,庆城县苹果产业实现了蜕变,郁闭园间伐改造、矮化密植园建设、高标准苗圃培育三个项目发展跻身全省前列,全县苹果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如今,庆城苹果已经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十多个省市及韩国、东南亚部分国家。
新思路提升果品竞争力
苹果产业发展起来了,庆城县依托县苹果产业联合会平台,举办果品经纪人培训班,有150名果品经纪人持证上岗。
庆城县果业协会负责人说:“果品经纪人将原来的散户式经营变成现在的集团化运作,从生产技术、产品销售、金融服务等多方面与果农进行衔接、培训、指导,苹果产业销售市场趋于稳定,果农和客商利益都得到了保障,提高了庆城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庆城苹果试验示范站为依托,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庆城县培养县级果业技术员24名,全程指导果业发展。目前,庆城县苹果种植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果农有40多户、10万元以上的有700多户、5万元以上的有3000多户。截至2016年底,全县挂果园面积15.7万亩,苹果产量17.8万吨,果业产值5.3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2224元,苹果产业已经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易立权玉带路、滨江大道、西华路打围施工这么久了,里面究竟在做啥?9月16日,记者与顺庆区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杨蒈一道,前往施工现场一探究竟。玉带路:顶管施工建设截污管道为什么要...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