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苹果成就大产业 庆阳果农搭上“致富快车”

甘肃日报 2017-09-27 05:06 大字

近日,庆阳苹果已进入采摘期,西峰区温泉镇米堡村果农正在分拣摘下来的苹果。本报通讯员盘小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果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政阳正在和技术员采摘苹果。本报通讯员杨玉林

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王博雅

近日,从北京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传来消息——继去年喜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殊荣后,庆阳苹果又晋级“2017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据了解,这也是甘肃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果品。

庆阳市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商业性栽植算起,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庆阳苹果产业经历了多次起伏,先后引进120多个品种。2013年,庆阳市委、市政府把苹果产业确定为全市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建立了政府主导产业培育责任体系,突出本土化苗木繁育、标准化生产管理、品牌化市场营销这三个关键环节,极大地推动了苹果产业的提质增效。目前,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庆阳市名副其实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技术革新:品质好不好客户说了算

以前,庆城县赤城乡发展乔化密植果树,由于果树密度大,果品欠佳,口感和色泽不被客商看好,带不来收益的老果树一度成了“鸡肋”。

为了破解困局,2006年,庆城县邀请专家来到赤城乡,指导果农对郁闭果园实行间伐改造。刚开始,大家对于砍掉“胳膊粗”的树枝,都觉得很可惜,觉得果树改形简直是“胡闹”,大家都舍不得砍掉自家果树上的树枝,果树改形举步维艰。经过县、乡两级政府的共同努力,致富带头人李希恒率先开始在自家的果园做试验。

近日,记者来到李希恒家,听他讲果园改造的体会。今年65岁的李希恒告诉记者,此前由于果园树龄老、栽植密度大、光照不足,导致成果体形小,口感差,大部分苹果只能出售给果汁厂,商品率一年比一年低,“经过果树改形后,现在苹果优等品可以达到90%,每年可以收入20多万元呢”。

改造园和郁闭园挂果后的对比结果令人吃惊——取枝间伐后的果园虽然树稀枝少,但产量不减,品质还提升了一大截。看到果树改形带来的成效,周边的农户、毗邻的乡镇纷纷开始给郁闭果园进行改造。到目前,庆阳市已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果园示范点,促进了果园管理水平整体提升,果品实现质的飞跃。

“从现在开始,就得先摘掉靠近果实的遮光叶片,其后再摘叶柄无红色的叶子和秋梢叶,保证果实充分着色。”最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带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果农们指导苹果着色等技术。

为了提高果农管护果园的水平,庆阳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通过实施《庆阳市苹果产业20万从业人员培训项目》和《庆阳市千名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产业专项培训,在重点生产季节开展进村入户培训、田间地头讲解,摄制庆阳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教学片、编印下发技术资料,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果业人才。2010年,依托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成立了“庆阳市现代苹果工程技术中心”。2012年,庆阳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在庆城县建起了甘肃省首家苹果试验示范站,通过实验研究、观光采摘和示范展示,推广果园栽植新技术。2013年,庆阳市完成了全国首个市级“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市县有局、镇乡有站、村组有专家”的果业技术服务格局。

为了提高苹果的有机质含量,赤城乡新庄村果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彦龙探索推出了果药套种新技术。套种后苹果色泽鲜亮、味道可口,深受客商青睐。去年,王彦龙为果药套种的苹果注册了寿世岐黄养生苹果的商标。“现如今,我的苹果按个卖不按斤卖,大的60元,小的5元。”

生产“好看、好吃、营养、安全”的优质果品已经形成共识,企业、合作社和果农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联结机制,标准化、订单式生产逐渐成为引领方向。

模式革新:效益好不好果农说了算

“过去,我们的苹果打不进大型超市,打不进国际市场,就是因为品质不好,没有认证。”合水县新兴有机林果专业协会成立之初,会长谢邦忠就认准了发展有机苹果这条路。

2015年,成立多年的合水县新兴有机林果专业协会,组建了农技协联合会,以期抱团发展,打造转型升级版创新型农技协。联合会以“半托管”的管理模式,大力发展有机苹果,打造万亩有机果园。

经过几年的积淀和发展,合水苹果成功打入国内高端市场,从过去每斤不足1.5元,亩收入不足3000元,一跃上升为每斤平均5元,亩收入2万元以上,年效益递增30%以上,会员销售总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入会社员560户去年全部脱贫,真正让果农搭上了“脱贫快车”。目前,全市苹果累计栽植面积达到了177万亩,挂果面积达到71万亩,苹果产量90万吨,全年产值40亿元,苹果为农民提供人均纯收入1135元。

在农业产业化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下,庆阳市各种果品协会、专门的农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全市大力扶持苹果加工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扩展产业链,拓宽销售渠道。目前,全市共组建果业协会3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78个,通过组织开展标准化创建达标活动,实现了苹果产业从“兼职”向“专职”的演变,逐步引导合作组织走上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的轨道。

理念革新:销路俏不俏市场说了算

西峰区什社乡任岭村农民张富禄家有10亩果园。去年,张富禄通过传统方式销售了大部分苹果,收入1.3万多元,而他的女儿张咪通过网店销售500公斤苹果就卖到了1万多元,这让周围群众初步了解到电商销售模式的广阔前景和利润空间。

什社乡庆丰村三姓合作社的大多数果树上都有一个号码牌。合作社负责人雷生夏介绍说,给果树编上号,是订单式经营的新方式,顾客可以远程“预订”果树,在苹果成长期间,顾客既可以亲自来看,也可以由合作社将果树开花、挂果的情况拍成照片,通过网络直接传给买家,等到苹果成熟时,合作社及时将新鲜苹果采摘后寄给顾客。

就这样,电子商务运作带来新的销售模式,传统的地头收购、摊位销售模式逐步变革,农超对接、网上营销、微信平台营销、直销配送、大中城市直销网点等齐头并进的新型流通业态得到快速发展。

为了进一步打开庆阳苹果市场,达到“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预期目标,庆阳市通过印制推广使用“庆阳苹果”专用果箱、建立完善苹果销售网络和交易平台、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设立直销窗口、组织参加各种苹果展会节会、举办大型“庆阳苹果”推介会和鉴评活动等方式,提升了“庆阳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庆阳苹果”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入选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50强和全国最具竞争力的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市值已达17.21亿元。

新闻推荐

南充市政协督办重点提案力促食品安全献良策促监管 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本报记者杨晓江近日,南充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对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392号提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南充市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及其他同类提案进行现场协商督办,助推南充市不断完善食品安...

庆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庆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