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 生态扶贫推动绿色产业出效益
本报讯(记者曹康通讯员付高峰)在宁县南义乡北门造林点,稠密的植被覆盖了山川溪谷,密林中较为清晰的界限,是林场的护林防火路。“南义北门国土绿化示范点于今年4月5日开始动工,历时55天,共涉及北门、庄堡、寨河、焦台、北庄五个行政村,共计16500亩,总投资128万元。”南义乡乡长屈刚说。
“十三五”以来,宁县林草资源发展持续向好,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146.12万亩,县属森林覆盖率达到32%,林木蓄积达到128万立方米,林业生态建设成效初显,林业扶贫初步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近年来,宁县始终把保护森林资源放在首位,以“再造一个子午岭工程”为抓手,积极完成各类工程造林、封山育林、苗林培育,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此外,林区各单位严格落实林地征占用审批、林木采伐、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资源管护制度,构筑起有力的资源管护防线。
“从2016年开始,我们按照“集中连片,规模治理,打破乡村界限,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每年坚持造林15万亩,预计到2020年底共完成造林75万亩。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梁峁、沟坡平缓地带栽植油松、云杉、塔柏等大苗,陡坡以油松、侧柏容器苗和刺槐为主。工程采取绿化公司承包造林,林草局技术人员抓点指导的方式,严格按作业设计施工,严把质量关,提高了造林质量,保证了造林成效。”宁县林业草原局局长董宏才说。
宁县还充分利用宜林荒山发展苗林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按照生态保护要求调整产业方向,采取“农民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富民产业,打造绿色增长点,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同时,宁县采取“政府引导推进,社会组织参与农户自主经营”的模式,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建成林下经济示范点20多个,完成林下种植6.6万亩,林下养殖5.4万只,生态旅游6处,盘活了林地资源,带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张正国是宁县春荣镇赤堡村人,家里有7口人,因为缺劳力和技术,2013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我家里有7亩洼地,耕种不方便,现在流转后植树造林了,每年土地流转费3500元,我植树务工每天90元,月收入2700元左右。”张正国说。
从2016年至目前,宁县共选聘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845人次,兑付生态护林员劳务费1893.7万元。以贫困村整体脱贫、贫困户持续增收为目的,实施退耕地还林4.02万亩,兑付农户补偿资金1100万元,其中贫困320万元。落实国家级公益林补助,共兑付补偿资金5800万元,其中贫困户45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曹康通讯员赵晶晶“现在我们养殖场生猪存栏量350头,今年以来出栏320头,收益超过了50万元。”苟建华告诉记者。近几...
宁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