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端午节

甘肃经济日报 2020-06-20 00:47 大字

□张文进

家乡的端午节,既古老厚重又传统味儿十足,这其实与家乡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作为周朝先祖肇始之地陇东,家乡保留了大量的周秦文化习俗。传统的端午节是以纪念爱国圣贤屈原为主题的,小孩们都知道汨罗江、屈原、粽子,但在我的家乡陇东,端午节更和农耕民俗文化紧密相连。

家乡的端午节据传是周朝时代就盛行的节日。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一般都发生在端午节后的时间段里,端午节一过,基本就到夏至时节了。夏至是家乡割麦子标志性时节,有农谚道:夏至夏至,麦子不能活!

古代人为了迎接一年一度的粮食收割,在端午节这天天蒙蒙亮时,就去集市上置办夏收物件,包括雄黄、艾叶等驱赶虫蛇等毒物的东西,还包括了绣制精巧的“绌绌”,即今天庆阳一带流行的香包。这天的集市,叫露水集,直到今天还在沿袭。

在端午节这天,不管男女老少都会佩戴这些用丝绸刺绣而成的百兽百虫百禽模型,寓意百毒不侵。

记忆中最为流行的是“五毒”肚兜,在肚兜上刺绣了“蛇、蜈蚣、蝎子、蚰蜒、蟾”五种毒虫,每个儿童都穿戴一件,寓意辟邪祛邪。

这种刺绣着“五毒”图案的肚兜,现在已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产品,在一年一度的庆阳端午民俗文化节上,“五毒”肚兜都是抢手的产品。

家乡的香包在全国独树一帜,经过挖掘发扬传承,已开发传承总计1000多个式样。庆阳福娃、华池宋代千岁香包、百凤朝阳、“五毒”肚兜等已经成为庆阳香包代表产品。

绌绌这一古老的端午节寓意吉祥平安产物,至今在宁县一带完整保留着名称叫法,佩戴忌俗,这和周先祖公刘到古公亶父十代人,在宁县建立了五百多年的古豳国有着深厚联系。

怀念小时候的端午节,佩戴一身的“绌绌”,有老虎、兔子、蛤蟆、老鼠、蛇、牛,提着黄米粽子,额头上、耳背后抹一片儿淡淡的雄黄,和着身上浓浓的香草味儿,跟在一群大孩子的后面,说笑着,打闹着,进百家门,吃百家粽子,我们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端午节的味道!

新闻推荐

宁县今年实施村组道路22条35公里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以前门前这条路是土路,一下雨就一腿泥,路不好,不但群众出行不方便,农特产品也运不出去。”日前,宁县太昌镇...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