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产业扶贫模式 打造苹果全产业链 ——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见闻

甘肃农民报 2020-04-14 00:44 大字

新甘肃·甘肃农民报记者 侯小宝

春风和煦,通往宁县焦村镇的公路两旁,放眼望去,皆是大大小小的苹果园。白色的柱子间,整齐地种着一列列矮化密植苹果树,粉红色的花瓣刚探出花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来到目的地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你入股,我经营,你务工,我盈利,你分红”几个大字率先映入眼帘。万亩果园中,工人们正在忙碌着,有的修剪树枝,有的固定苗木。

“由于是密植苗木,剪掉多余的枝条可以防止遮光,同时也能改善树势”,刚修剪完一列果树的工人刘红妮告诉记者。

刘红妮来这里工作已有七年,是附近的农民。她刚来这里工作的时候,这批苹果苗才刚栽下。“我等于是看着它们长大的”,刘红妮说,“在基地每月能挣到1800元,入股的资金年底有分红,还能接送孩子上学。”

在海升苹果基地,目前像她一样的工人已有80名。

宁县作为全国苹果最佳适生区之一,发展苹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该县通过创新实施“331+”产业扶贫模式,整合农业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不断提高扶贫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宁县县委副书记罗睿介绍,这个模式的第1个“3”,是指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方联动的利益共同体,创新农业组织形式与经营机制;第2个“3”,是指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创新资源配置和经营方式;“1”,就是建立统一科学的品牌化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扶贫产业发展方式;“+”,就是“+党建”“+村集体经济”等。(下转2版)

新闻推荐

宁县大麦苗和普洱茶提取物 首次通过平凉海关实现出口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通讯员陈龙)日前,记者从兰州海关获悉,经该关所属平凉海关审单放行,由宁县恒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80桶...

宁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