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斌让小照相馆变成大影楼

陇东报 2019-05-09 01:00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南力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无论做什么项目,都承载着自己的梦想与理想。48岁的杨献斌从事摄影行业的十几年来,始终以最饱满的热情服务顾客,将最优质的照片奉献给顾客。从最初的小照相馆发展至如今的大影楼,顾客也从以前的几个人发展至今天的数千人。

最初开店时,杨献斌只会简单的拍照、洗照片,虽然这在当时已经能满足小镇上人的基本需求,收益也能养家糊口。但杨献斌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会不断提高,对摄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婚纱照属于一次性消费。当周边的70后都补拍完成后,新进入的80后、90后对于婚纱摄影有着更高的追求,他们舍得花上数千元到更高级的影楼拍摄,而杨献斌的小店由于规模太小,无法提供这一服务。为了抓住市场,杨献斌和家人商量扩大规模将照相馆改装为影楼,从原来的一间扩大到两间,既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服务,也可以增加收益。

杨献斌通过多方筹措以及银行贷款20多万元,建成了宁县和盛新兴影楼。为了做好影楼的经营,杨献斌白天外出跑市场,赠送其影楼的打折券,以此吸引乡镇及周边更多消费者,为自己揽回更多的客户,抢先占有优质的资源。他从接单、化妆、照相到洗相,有时一干就干到了凌晨。

创业难、守业更难,就这样稳打稳扎,慢慢发展壮大,现在的新兴影楼已经成为宁县和盛镇街道有口皆碑的影楼。

新闻推荐

让一纸专利普惠民生 庆阳市知识产权工作综述

实习生王富强本报记者郑朝静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撑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和保护...

宁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