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大力建办扶贫车间 让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陇东报 2019-04-13 01:00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赵小兵)在宁县彩霞香包公司的扶贫车间里,米桥镇米桥村的贫困户郭彩琴一大早就和同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扶贫车间让大家可以在家门口赚钱,一家老小都有人照顾,挺不错的。”郭彩琴开心地说。

郭彩琴以前在外地务工,随着家里老人年龄越来越大,加上孩子上学,外出打工的时间越来越少。扶贫车间成立后,她立即报了名,能在家门口就业,她很是喜欢,“香包是咱们的传统手工业,我也比较感兴趣,一年保守收入在2万元左右,对我家有很大的帮助。”

据悉,宁县彩霞香包扶贫车间重点以大、小幅香包刺绣挂件作品的设计研发,制作销售为主,车间成立之后,已累计培训香包制作人员1.2万多人次,与县妇联联合为贫困妇女开展免费讲座,辐射带动周边留守妇女、贫困妇女、孤寡老人等1800多人实现居家就业,增收致富。

今年40岁的刘亚萍是宁县平子镇碾咀村贫困户,曾经和丈夫在外地打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一场意外车祸使刘亚萍的丈夫干不了重活,只能回到家中务农,刘亚萍也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在离刘亚萍家不远的旭瀚扶贫车间成立时,她就来到这里从事铆接、测电、装配工作,不仅能照顾家里还挣了钱。“一个月工资大概是1500元,一年的收入在1.4万到1.5万。”刘亚萍说。

今年,宁县持续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小作坊按照“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家庭农场式、企业式”等6种模式创办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扶贫车间”23个,吸纳劳动力77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31人,年人均增收1.2万元以上,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

新闻推荐

宁县 “土专家”传授技能助力春耕生产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大家在剪枝的过程中注意不要把平顶的梢留得太长,要留饱芽,树杈之间的间隙不要超过2公分……”近日,在庆...

宁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