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花开绽芳华 宁县基层妇联组织改革纪实

陇东报 2019-03-05 01:00 大字

通讯员 牛海娟杨锐

从2017年开始,宁县妇联以强“三性”去“四化”为主线,聚力基层改革,将妇联改革的旗帜插满宁州大地,为基层组织注入源头活水,实现了从“一根线”到“一张网”的转变,呈现出“遍地花开绽芳华”的成效。

织密“一张网”,有了新活力

宁县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原则,把织密妇联组织架构、壮大妇联队伍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注重把有热情、有专长、有影响力的优秀女性典型吸纳到妇联队伍,为基层妇联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同时,宁县探索性地把妇女小组建立在广场舞队、苹果树种植基地、企业学校、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使妇联组织“遍地开花”,实现了从“一根线”到“一张网”的转变。目前,全县共选举产生乡(镇)妇联主席18名、副主席72名、执委540名,村(社区)妇联主席270名、副主席540名、执委4050名。

在宁县盘克镇咀头村的“敬老助贫”理发室,常常有村妇联干部为贫困妇女、孤寡老人理发。该理发室成立于2018年5月,由县妇联、镇政府支持,村妇联主席豆彩霞创办,妇联执委轮流值班,为周边贫困妇女、孤寡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免费理发,至目前累计理发600多人次。此外,咀头村妇联还在敬老助贫、校园关爱、巾帼家政及陇原巧手培训、“两癌”检查、文化活动等方面努力作为,赢得广大群众赞誉和好评。

这样的妇联组织在宁县还有很多,全县4590名妇联执委就像4590个“舵手”,分布在全县的角角落落,从不同层面发挥着光和热,引领广大妇女群众扬帆起航,奋力描绘色彩斑斓的妇女事业新画卷。

当好“娘家人”,有了新发展

改革后的宁县各级妇联组织,深刻总结“会改联”成功经验,求创新、谋路子、强举措,密切联系服务妇女群众,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妇女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娘家人”。

朱彦平是米桥镇孟家村的贫困户,以前在外地务工,但随着家里老人年事已高,再加上孩子们上学,都需要人照顾。2018年朱彦平回家后,经镇村妇联干部协调,参加了旭瀚电子厂的专业培训,掌握了技能并上岗。“我在车间从事装配线束、测电的工作,一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很感谢这个平台,使我挣钱顾家两不误。”在旭瀚电子厂巾帼扶贫车间做工的朱彦平激动地说。

去年以来,宁县把“巾帼扶贫车间”建设作为建强妇联组织的重要载体,紧紧依托全县“大车间”硬环境和省市妇联提出的“巾帼脱贫”行动,探索建立新型产业发展“六种带贫模式”,相继建立米桥彩霞香包、太昌“伊人绣”鞋业、平子旭瀚电子厂、长庆桥彩多多箱包等“巾帼扶贫车间”9个,带动2.3万余名妇女就业增收。

按照“把妇联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改革要求,宁县及时组建巾帼扶贫车间妇联(妇委会)9个,为全市巾帼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创出了先进经验和做法。2018年11月,省、市妇联先后对宁县巾帼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对巾帼扶贫车间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奏响“最强音”,有了新服务

在和盛镇三任村妇联主席丁芳宁的微信朋友圈里,随处可见有关各级妇联工作的报道及各类惠民政策的宣传信息。在她看来,“网上妇联”宣传工作就是开展妇女工作、引领全村妇女讲政治、听党话跟党走的有力抓手。

“会改联”以来,宁县把建强“网上妇联”作为巩固改革成果的重要突破口和“一把手”工程,以改革的热情与勇气,凝心聚力,破冰前行,使每个乡(镇)、村(社区)“网上妇女之家”有阵地、有工作、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双轨互融,奏响了“网上妇联”最强音。

为提升“网上妇联”的吸引力,宁县一方面健全完善“3+N”网上妇联和“1+18+X”网上妇女之家,共建县乡村3个层级纵向微信工作群和多领域横向延伸的微信服务群、妇女儿童普法维权服务群、巾帼扶贫车间妇女群等群体290多个;另一方面严格落实各级妇联干部群主负责制,对网群全部实行实名制管理,注重把讲政治、信念坚定、素质较高的基层妇联干部,吸纳到网宣网评员队伍,积极构筑风清气正的妇联网群空间。

县乡妇联官方微信公众号先后开通“巾帼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民生实事”“家风故事馆”“十九大、中国妇女十二大专辑”“相约妇代会”等特色栏目近20个,累计刊发信息1300余条,阅读量65万余人次,日联系服务妇女1500多名,架起了妇联组织与妇女群众之间的“连心桥”,“宁县新女声”“南义木兰花语”“良平镇妇联”“中村镇妇联”等妇联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广大妇女喜爱的“指尖上”的妇联。

新闻推荐

宁县闫沟村 村美人富幸福来

本报讯(通讯员石颢)“我在这里生活60多年了,以前村里全是土路,遇上下雨,满路是泥,根本出不了门。现在好了,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了...

宁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