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建幸福家园 宁县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李建强
去年以来,宁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不断改善村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寒冬时节,漫步在宁县春荣镇昔沟村,一条条干净整洁的通村水泥路连接村组,精心绘制的文化墙引人驻足。“以前,村里的柴草、垃圾等乱堆乱放,影响了环境卫生。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整个村子整洁干净了,看着也舒心多了。”昔沟村村民李治录高兴地说。
宁县围绕“绿的世界、花的海洋、具有现代气息的乡村田园风光”主题,按照《美丽家园建设标准》要求,注重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家庭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详细安排部署,美丽乡村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宁县还坚持以卫生整治、风貌改造、绿化美化为突破口,启动了“环境全域整治百日攻坚”活动,建成和盛、新宁等6个垃圾填埋场,购置垃圾焚烧炉6座、塑料垃圾收集转运桶620个,引导农户就地取材,修建门前花园或菜园4700多个,播撒花种共15个种类3400多公斤,清理道路两旁“三堆”150处。
产业鼓起钱袋子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除了大力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外,还要想方设法让群众富起来。为此,宁县将扶贫产业开发与美丽家园建设工作有机融合起来,起到了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效果。
宁县平子镇碾咀村村民雷小军家里7口人,妻子王海峰由于双腿股骨头坏死,已丧失劳动力,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雷小军一个人种地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去年雷小军家新引进了5头能繁母猪,如今已出售猪崽40余头,仅这一项就收入了5000多元,计划今年继续扩大养殖规模。
宁县围绕劳务、苹果、苗林、草畜、瓜菜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培育发展,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1项支柱产业,每个贫困村都有1项规模主导产业。围绕“村村都有合作社、户户加入合作社、业业依托合作社、社社实现规范化”目标,出台《宁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标准》,创新激励机制,对60个贫困村规范提升达标的合作社每个补助5万元、新建的每个补助7万元,合作社每带动脱贫1户贫困户奖补1000元。通过“选”“建”双管齐下,全县共建成规范化合作社617个,其中“331+”合作社239个,带动贫困户23630户91663人。
提振群众精神面貌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只有抓好群众的精神面貌,才能为其注入新活力。为此,宁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来抓,不断推进群众文明素质提高。
“过去农闲时大家文化生活比较单调,群众没有足够的文化活动场所,精神面貌也不好。”宁县文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如今,随着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丰富,群众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
在美丽家园建设过程中,宁县除了定期在乡村开展送文艺节目下乡外,还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宣传文化墙、院落围墙等各类宣传载体,图文并茂在村庄巷道开展文明标语宣传,建成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300余处,大力传颂“中国梦”“核心价值观”“文明新风”及“诚信友善”“尊老爱幼”“家和万事兴”等中国故事。
此外,宁县通过实施“美丽乡村·文明家园”陇原乡村文明行动,深入推进核心价值引领、载体平台创新、人居环境提升、道德风尚涵育、文化惠民普及“五项行动”,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八个一”(文明村镇创建、五星级文明户创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新时代农民夜校、志愿服务队、文化广场、好人榜)示范工程,抓促树立省级示范村3个,县级创建点47个,评选星级文明户7200户,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乡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路世玲)1月25日,电影《风从塬上来》在西峰举行首映式,来自全市文艺界的艺术家、电影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首映...
宁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