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民:离而不休献余热

陇东报 2019-01-20 01:00 大字

文/图 本报记者 高于婷

85岁高龄的王守民,出生在水深火热的战争年代,深受先进革命思想影响,积极扎身基层,以忠厚之心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人可以离休,但没有离退休的党员。”离休后,王守民仍坚持用心服务群众,以朴实之行走进了群众心坎。

革命火种撒心间

1933年11月,王守民出生在宁县太昌镇的一户贫寒之家。年岁吃紧,兄弟姐妹多,家里没钱供养读书,王守民早早就担起了家中劳力的角色。好在一家人勤劳有加,也算将日子过得平稳。

20世纪30、40年代,正是国家处于水深火热之时。王守民年纪虽小,但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心里渐渐埋下了革命的火种。陇东地区最早的革命创始人王孝锡家,就在王守民家旁,王守民出生时,王孝锡早已壮烈牺牲,但王孝锡与一众爱国人士的顽强斗争故事,却深深地刻在了王守民的心中。

王守民10多岁时,就跟着乡里的文艺团体,积极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也因这份热血,他为自己争取到了在宁县县政府工作的机会。1949年7月,王守民正式参加工作,从一名勤杂人员做起,后来又进了宁县人民剧团的“娃娃班”学习击鼓,一边跟着排练节目四处演出,空闲时间就用来补习文化课程。1955年,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新民剧团与庆阳五四剧团合并为“新陇剧团”,团里人数增涨至三四百,基于发展考量,团里动员有志青年选择去其他岗位再奋斗。王守民选择回到庆阳,前往合水县团委任职。之后,王守民奔波在合水县的肖咀、固城等多个人民公社,哪里苦、哪里需要人,他就在哪里,王守民勤奋朴实、为人忠诚,在工作中实事求是,为群众谋求福利,与当地村民都结下了深厚感情。

在基层工作20年后,1972年,王守民调入合水县工业交通局,两年后又调往农机局。

踏实肯干获好评

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文艺事业也再获新发展。在合水县工作期间,王守民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基层行政管理,但他还常常拿起自己的老本行——击鼓,跟着乡村里的戏班子表演,他为人朴实忠厚,和群众总能打成一片,因此被亲切地称为“王打鼓”,甚至因这个名号太响亮,好多人都忘记了他的原名。

庆阳地区剧团重设,曾经有剧团工作经验的王守民被推荐担任团长。再次回到剧团,重新拿起老本行,王守民根据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组织专业团队编排新剧目《杨开慧》,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还将《杨门女将》《铡美案》等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剧目重新改编,加强班底建设。

每次下乡演出,大大小小的场合他都亲自上阵打鼓,他带着一支专业文艺团队到各地去巡回演出,将国家最新的思想理论融入节目当中,让传统文化以新面貌展现给观众,为基层群众送去了先进的精神文化食粮。

1983年,王守民又被调入庆阳地区老干部休养所,一直工作至1992年离休。“以前是和孩子打交道,到了干休所就是和老人打交道。”工作内容完全不同,进入新岗位的王守民压力不小。但王守民有自己的一套妙招,他利用成立党支部、组织活动等方式,给予老干部政策关怀,并通过热心服务拉近与老干部之间的距离,还积极搭建平台,让老干部能够为庆阳的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热心助人邻里乐

离休后,王守民一点也没闲着,他热心党建工作、帮助邻家安置家事。王守民致力于党建工作,他将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规定一一送到老干部的手中,在召开党员学习会时,还经常亲自上门去请老干部参会。王守民和妻子十分热心,邻居家娶媳妇嫁女儿,或是老人安顿后事,不等邻居求助,他和妻子就早早去帮忙打理,不仅如此,王守民还积极传播移风易俗的新思想,倡导节俭操办,很受邻里赞扬。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王守民带头组织捐款活动,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

离休后的王守民,甚至比上班时候还忙,他总说:“人可以离休,但没有离退休的党员。”王守民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先进个人,还被市级多家单位聘为“行风监督员”“廉政监督员”,为行业监管和社会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直到近几年,王守民才算真正闲了下来。儿子带着他前往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看了看,在合水固城,王守民看到笔直的柏油路一通到底,回想起过去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他感到十分欣慰。“过去没有实现的,如今都实现了。”王守民说,“希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庆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台阶,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新闻推荐

甘肃8岁女孩下体重伤:校方称是笤帚捅伤 家属称被教鞭捅伤

微博@北京青年报图14日,甘肃省庆阳市宁县8岁女孩赵婷婷(化名)在学校被打致下体出血一事持续发酵。事发后,涉事学校校长曾对媒...

宁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