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 改变传统老路 走上现代新途
本报记者 李馨怡
寒冬时节,在宁县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矮化苹果园及温室草莓、蔬菜、花卉大棚里,身着橙色工作服的谭金超领着30余名妇女,给她们讲解冬季果园管理和温室大棚种植技术,人群中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今年50岁的谭金超,是宁县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护林队长。“过去农村生活条件差,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求吃饱肚子,粮食种植以玉米小麦为主。而我却喜欢栽果树、种蔬菜,每年我家的小麦和玉米收成都不如别人。”谭金超说,“妻子从不抱怨我‘不务正业’,还经常上街售卖瓜果、蔬菜,日子勉强能维持。直到几年前土地流转后,因为我有果树、蔬菜栽种经验,被高薪聘到基地任护林队长,还被公司派往各地参观学习。如今,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家门口的这份工作让我成了一名‘白领农民’,爱好成了职业,感觉非常充实。”
在矮化苹果园里,街上村的几位留守妇女头戴花头巾,捡拾剪下的树枝。今年63岁的村民米齐说:“如今儿女都在城里有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月都寄生活费回来,我和老伴在家带孙子,像家门口这样的工作完全是为了活动筋骨,收入则是锦上添花。人老了,城里高楼住不惯,还是老家的大院敞亮。现在儿子买了车,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城市和农村的距离更近了。”
宁县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负责人高云峰告诉记者,现在的农村早已告别过去的传统种植方式,基地里的苹果、草莓、蔬菜等栽种管理,采取机械、人工、科技结合的办法,农民和上班族一样。
“几十年前农民担心的是温饱问题,粮食生产以玉米为例,亩产就400斤左右,现在咱们机器种植、科学管理,亩产‘吨粮’早已不是新鲜事,农民不再愁吃喝,和城市相比,农村更清净、院落更敞亮、农民更轻松、收入更可观。”高云峰说。
记者了解到,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粮食种植方式逐渐由“二牛抬杠”、广种薄收等向机械化、良种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转变,全膜玉米种植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达到350多万亩。畜牧产业由传统的粗放散养方式向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养殖转变,肉羊、肉牛、肉鸡养殖等畜牧产业成为群众的致富“钱袋子”。生态环境由“靠山吃山”向“养山护山”、绿色发展转变,目前,全市共培育各类苗木11.4亿株。
同时,特色农产品产业向规模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大力支持中盛、中庆、荟荣、海升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新洋丰、盘龙、天士力、立达尔、融诚等企业落户庆阳市。其中,以白瓜子、葵花籽等加工为主的中庆农产品公司的产品获得了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远销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力推广“海升”模式、“西农”技术,“庆阳苹果”品牌效应显现,荣获2016全国名优果品和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苹果区域公用品牌;海升集团引进的荷兰矮化密植苹果树实现了一年挂果、三年丰产、五年盛产,亩均产量由乔化园的2吨提高到5至8吨,价格由每斤4元左右提高到15元,仍供不应求。目前,全市有113家县级以上龙头企业。
在产业合作社建设方面,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种产业合作社2395个,其中,建成“331+”肉羊(湖羊)专业合作社198个,购置机械设备1.07万台套,建成青贮窖139.7万立方米,带动9539户4.04万贫困群众发展肉羊养殖。
在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合作社推动下,全市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改革,走上了现代农业新途。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通讯员马莉君)12月11日,天津市河东区在宁县首家农业产业公司甘肃瑞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中村镇苏寒村揭牌...
宁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