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海升示范园区 让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陇东报 2018-12-03 01:00 大字

本报讯(通讯员梁晓飞、张虎奎)“我以前一直在外地打工,想回家又怕找不到工作。今年听说海升‘331+’苹果产业扶贫基地缺少人手,我就去基地打工,一天有60元务工收益,我觉得挺好的。”近日,宁县焦村镇森王村村民张敏告诉笔者。

今年31岁的张敏一直和丈夫在外地打工,随着孩子长大,老人年迈,都需要照顾,夫妻俩决定回家,但回到家里找不到工作,这让张敏很为难。今年,海升的“扶贫车间”正好解决了张敏的这一大难题。

“在家门口务工能照看老人和孩子,还能赚钱。今年,乡上和村上帮我给海升苹果基地入股1万元,今年可分红1600元。我还将5亩土地流转给基地,一年有2500元的收入,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能赚近2万元。”焦村镇街上村村民万小丽说。46岁的万小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她将自家的5亩土地流转给海升苹果基地,今年还在海升入了1万元股,这让她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海升“331+”苹果产业扶贫基地的建立,为宁县当地贫困户提供了稳定的增收途径,让广大村民搭上了“致富快车”,通过龙头企业帮扶,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据海升现代农业示范园负责人高云峰介绍,公司通过采取“331+”模式引导群众入股。群众每入股1万元可获得分红1680元,入园务工每年可收入1.5万元,流转土地每年每亩收入500元,这三项加起来,每亩土地可产生3500元的效益。截至目前,园区共有农户6000多户,其中贫困户5122户。

新闻推荐

宁县开展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

本报讯(记者李建强通讯员王雨潇)立冬过后,沿着山路步入宁县九岘乡川口村,村里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都干净整洁,宽敞平坦的水泥路...

宁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