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县法院 寻觅“失踪”包工头 讨回农民工“血汗钱”

陇东报 2018-11-01 01:01 大字

本报讯(记者魏博庆)干活拿钱,天经地义,然而工程结束后,包工头却玩起了“失踪”,农民工的“血汗钱”该如何落实?近日,宁县法院成功调解两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

据了解,2015年底,云某承包了国网甘肃电力宁县供电公司部分农网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云某叫王某和李某到其承包的工程上干活。2016年,该工程结束后,经云某与王某、李某结算,云某向王某、李某分别出具了1300元和5000元的欠条一份。直至今年4月,王某与李某多次催要,云某不但未向2人支付欠付的工资,还玩起了“失踪”,下落不明,无法联系。无奈之下,王某与李某以云某和宁县供电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立即赶往云某的户籍地,经多方打听寻找,走访群众,向当地村镇组织了解,最终联系到云某。向云某析理说法,让其明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律后果。云某表示对王某和李某所诉称全部事实均无异议,愿意支付所欠劳务工资,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希望王某和李某能够减少部分请求。主审法官当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经过承办法官耐心劝说,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案件顺利审结。

新闻推荐

年轻人租房谨防“套路”

本报记者郑朝静实习生米静对于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来说,“毕房族”是少数,大多数离家在外工作生活的年轻人还是会选择...

宁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