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资源动起来 患者留在家门口 宁县二院与兰大第一医院共建介入医学科
■文/图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 闫慧
2017年8月,宁县第二人民医院(庆阳和盛医院)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介入医学科建立对口帮扶科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介入科主任王文辉被聘为宁县二院介入科主任。
目前,介入医学科能够独立开展神经性病变、血管性病变、肿瘤性病变、急慢性疼痛等全部介入诊疗技术。本着“看病走新路,和盛医院找介入”的理念,该科室实现了患者“出门就看病,专家在身边”的建科目标。科室成立以来,共诊治各类疾病患者2000余人次,住院600余人次,门诊诊查及治疗1500余人次,其中手术治疗患者40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5月,宁县二院成功救治一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这位患者来自新庄镇,入院前双下肢疼痛一个月,后加重伴左下肢冰凉一周,行腹主动脉造影诊断为右侧股动脉狭窄,左侧髂总动脉、左侧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近端长段闭塞,股浅动脉远端及腘动脉长段狭窄。介入医学科专家团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技术,利用导管、导丝技术、球囊扩张术、血管内支架植入术,艰难地疏通了狭窄段血管,使双下肢血流恢复正常。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宁县二院介入医学科迈向了微创治疗的更高水准。
来自宁县良平镇的一位患者子宫全切术后40天,因阴道不规则出血入院。诊断后,介入医学科专家团队立即对患者实施了经股动脉插管子宫动脉残端栓塞术。手术历时1小时,患者子宫动脉残端栓塞、出血即刻停止。治疗团队通过微创止血,不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为临床急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保障。
介入放射学又称介入治疗学,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合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它不同于外科治疗,也不同于内科的“打针吃药”,已经成为与传统的内科、外科并列的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之一。
“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肿瘤类病变、经血管类病变、 出血性疾病、神经脑血管疾病、非血管性疾病以及疼痛性疾病等等,都可以采用介入医学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它以创伤小、诊断准、疗效佳、见效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受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宁县二院介入医学科行政主任宋来昌说。
比如,肿瘤的血管介入疗法就是一种无须开刀的微创治疗,以创伤小、疗效显著为特点,它主要有两大优势:一方面将大剂量、高浓度的化疗药物直接灌注于肿瘤供血动脉,局部发挥最大的抗肿瘤作用,即“毒死肿瘤”,使化疗药物对全身的毒副作用减小;另一方面,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后,将肿瘤的供血血管栓塞,使肿瘤失去血供营养而“饿死肿瘤”,同时混在栓塞剂里的化疗药物会在肿瘤局部持续缓慢释放,继续发挥抗肿瘤作用。
宁县第二人民医院介入医学科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护理人员10人,开放床位46张。科室配备美国GE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1台,微波消融机1台,射频消融机2台,德国JOMX脊柱内镜1台,德国产医用三氧治疗仪2台,红外热成像1台,冲击波疼痛治疗仪1台。
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宁县第二人民医院采取“院院联合、院校联合、院企联合”等方式,引人才、引技术,多方位加强技术合作,全力打造医联体建设新体系,先后和西安交大、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儿童医院等多家省内外知名医院组建医疗联盟,进行网上远程会诊,进一步提升了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名医、看危重病”,节省看病费用。
向上联名院,向下联基层。近年来,宁县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充分调动医师积极性,发挥医师专业特长和工作潜力,促进医师合理流动,切实提高基层诊疗水平,建立了“病人不动,医生移动”的就医新模式,切实提升基层群众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全面推行县域内大型设备共享共用和网上远程会诊体系,实行同级之间检查结果互认和共享制度,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就医,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全县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热议
2018年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70周年。在今年的世界卫生日活动中,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代办苏沛博士表示,世界卫生组织将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全民健康覆盖,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全世界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做出了各自的努力。世卫组织将在中国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冲刺阶段全力提供支持,并与中国一道向国际社会传播中国的经验。
苏沛表示,“全民健康覆盖,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体现了全人类的美好愿景,但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这一目标,依然任重道远。目前,全球仅有一半人口获得了基本卫生服务的覆盖,仍有数亿人无法获得保持健康、管理慢性病或疾病康复所需的服务。其原因或是缺医少药,或是很多人会因病致贫。
中国在如何推进全民健康覆盖方面,可以提供经验。中国自2009年开始的新一轮医改已经取得了大量成就:
自费医疗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例已降至30%以下,覆盖全民的医疗体系基本建成,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得到巩固,基层医疗服务系统基本建成,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和全科医生培训的投入。健康指标有了显著改善,期望寿命增加,婴儿死亡率下降。展望未来,中国已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重点干预措施创造了条件,以应对中国卫生服务系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这包括改革要打破因病致贫的关联,还要确保卫生系统的灵活性和应对能力,服务于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还要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近2.5亿流动人口获得服务。医改还要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和服务变化的挑战。苏沛表示,这些内容是一个运行良好的卫生系统的特征,而这样的卫生系统是全民健康覆盖的基石。 (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肇庆发布”微信公号5月29日消息,国旗庄严,岂容玷污!侮辱国旗者必须严惩!2018年2月9日23时许,一段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中转发传...
宁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