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发展拓富路 宁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宁县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角
■文/图通讯员 李建强
近年来,宁县积极顺应农村改革创新趋势,将农民合作社建设与特色产业开发、农村土地流转、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农业示范点建设相结合,为全县农民拓宽了致富门路。目前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社有1875个,发展社员68526人,辐射带动农户34560户。
合作共赢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位于宁县良平镇的金凤庄家禽养殖场是一家以养殖肉鹅、商品兔为主的家禽养殖公司,并依托养殖场成立了金凤庄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积极为社员定制脱贫增收、合作致富项目,从资金、技术、生产资料、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社员大力帮扶,并推行“订单养殖”,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同时利用自身种源、技术、饲料、销售网络等优势,鼓励社员在抓好自己生产的同时,带领入社成员共同合作致富。
今年47岁的春荣乡赤堡村村民赵军子,全家6口人,3个孩子在上学,母亲常年患病,由于缺技术、缺信息,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是典型的贫困户。2013年赵军子加入金凤庄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后,合作社为其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服务。
“多亏专业合作社为我提供技术、饲料,现在我已经养鸡6000多只、养猪20多头,2017年收入超过5万多元,人均纯收入达8000余元。”赵军子说。
创新驱动优化农村经营体制
宁县信合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位于瓦斜乡张庄村,是一家重点培育的循环农业示范羊场,合作社目前羊存栏5000余只。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完善羊粪循环利用处理流程,变粪为药、变废为肥,探索创新完善“果园养羊、羊粪肥园”生态循环农业新模式,每年可节省果园肥料投入50余万元,出产无化肥、无农药苹果约1200余吨,出栏天然饲草喂养肉羊1万只,不仅降低了养羊成本,而且带动了群众积极性,合作社成员中已有10户群众靠发展循环养殖农业脱贫致富。
“在合作社的带领下,我也搞起了循环农业,目前家里15只羊产的羊粪直接上到地里,每年能节省500多元的化肥钱。”社员张世财说。
该合作社还突出苹果、肉羊、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思路,今年起动工建成无量山游览区,修建景观亭,发展果畜融合的观光型生态循环羊场,并吸纳20余名村民务工,为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下一步,我们计划创新实施‘投母还羔\’合作模式,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投入基础母羊并提供技术支持,以订单养殖方式全部收购所有2月龄以上羊羔,每年可带动20户以上贫困户发展肉羊养殖,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合作社理事长刘富荣在谈到未来的打算时说。
产业带动形成规模经营主体
宁县米桥冯堡红星高原夏菜基地由宁县裕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2125亩土地建成,基地目前共分生产区、新品种展示区、育苗区三大区块,合作社今年主栽品种有甘蓝、娃娃菜、章丘大葱、金乡大蒜、优质脱毒马铃薯、晚秋西瓜等品种。
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盘活农村现有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鼓励农户以土地和劳动技术的形式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入股群众签订合同,为其发放股权证,目前已有20余名贫困群众入股到合作社。
“去年我以7亩土地入股参与到高原夏菜产业发展,再加上在高原夏菜基地务工,能收入1.2万元。”米桥镇冯堡村村民蔡世春聊起去年的收入时,笑着对笔者说。
同时,该合作社积极联合壮大经营主体,与宁县俊峰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抱团发展,将获取的利润以分红的形式回馈给股民。目前,合作社年销售额达280万元,带动周边200多名群众实现就业,其中5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长期在基地务工,人均劳务收入年增加1万元。
新闻推荐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见习记者赵丹“总管总管,口袋纸烟装满,糖茶把你喝美……”这是宁县盘克镇前渠村民说道总管的顺口溜。总管,婚丧嫁娶之事的负责人,在农村较为普遍。这些人要么是村里的乡贤或能...
宁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