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民就近当“工人”

甘肃日报 2017-08-18 06:53 大字

本报通讯员李建强

“过去每年走南闯北去打工,如今在家门口的医药公司就可以上班,收入稳定还可以照顾家。”正在宁县康盛医疗医药公司上班的员工邹海芹边分拣药材边告诉笔者。

今年38岁的邹海芹家住和盛镇和盛村,家有4口人,过去每年春节刚过完,她就急匆匆地跑到千里之外的南方去打工,不但照顾不了家里的老人孩子,一年下来也就挣个两三万元。去年,她与自家门口新建的康盛医药公司签订了用工合同,每天在公司上班8个小时,每年下来也能收入2万多元。“我现在和城里的工人一样了,每天都有固定的上下班和休息时间。”邹海芹笑着说。

同样,在宁县焦村镇海升苹果基地,笔者见到了正在为园子除草的朱秋霞。朱秋霞除了将自家的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海升公司之外,还在海升基地当起了“领班”。现在,她除了每年能拿到2万元的工钱之外,还可以领到土地流转的收入2500元。

像邹海芹、朱秋霞这样就近在当地涉农企业务工的农民,在宁县还有很多,他们的身份都由最初的农民转变成了现代工人。

近年来,随着宁县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许多连片土地被流转,用于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立深加工企业,一大批特色产业及企业在宁县相继得到规模化发展。农民不仅可以拿到土地流转的收入,而且还可以就近在“家门口”涉农企业打工增加收入,让农民在“家门口”变成了工人。

新闻推荐

宁县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本报宁县讯(通讯员李晓峰尚晓伟)眼下在宁县城乡,无论是各级图书馆、阅览室,还是乡村的农家书屋,都能看到前来借书、读书的读者,他们当中既有退休的老干部和前来“致富取经”的农民,也有上学的孩子们,阅读...

宁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