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满月”端上桌

甘肃日报 2021-09-20 06:10 大字

我的家乡庆阳,是小麦生长的天堂,这里既有连绵9万公顷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又有黄土高原第一坝——巴家嘴水库,董志塬上千顷沃野孕育了滚滚麦浪,也孕育了爱吃面食的庆阳人。

文梅金娟

庆阳人爱吃面,也将面食吃出了千般花样,煎炸蒸煮炒,怎么都好吃。一捧面粉成就的美食,从开春一直吃到了隆冬,又从春节吃到了腊八,将各个节气节日都吃出了以面食为主的庆阳特色。

立了秋,微凉的天气里便弥漫出丝丝缕缕的甜,从田间小路上的庄稼甜,到园子里的瓜果香,中秋节一到,就全被心灵手巧的庆阳婆姨们捏进了圆圆的月饼里。这是团圆的日子呀,连笑容都分外香甜。

家乡的月饼很大,多大的锅就蒸多大的月饼;家乡的月饼很圆,圆圆满满,像极了天上的满月。

中秋是家人团圆的日子,看着匆匆赶回来的儿女,母亲放下手中的农活,从菜园、果园里摘回熟好的瓜果蔬菜,洗净摆在盘中,还没说上两句话,就开始准备蒸月饼的食材了。

先拿出案柜里的酵子,舀两瓢温水泡上,化开以后撒上面,搅成糊糊,盖上盖子,捂上被子,放到热炕上饧一饧。等到盆里的糊糊开始冒小泡泡,就再撒些面粉,揉成面团,一遍又一遍地揉,直到面团光滑得像剥了皮的煮鸡蛋,再放到盆里,继续发酵。

准备好了月饼皮,母亲就开始准备月饼馅了,这可是小孩子最喜欢的环节了,勤勤快快地跑去帮忙,抱柴火,剥花生,就盼着母亲不时能往嘴巴里塞一勺月饼馅。月饼馅家家户户都不同,但又大同小异。赶集称回来的红砂糖,拌上炒好的干面粉,再加些捣碎的炒花生仁、瓜子仁、芝麻仁、碎冰糖,经济条件好的,还会称二两葡萄干切碎和进去。

白色的洋瓷盆里,准备好的馅料一样一样倒进去、撒进去,再搅一搅、拌一拌,香甜的月饼馅就准备好了,看着眼巴巴围在盆边的一圈小脑袋,母亲嗔笑着,一勺又一勺将拌好的月饼馅喂到张大的小嘴巴里,“再不能吃了,再吃就要蒸空月饼啦!”

准备工作就绪,接下来,母亲要开始做月饼了。饧好的面团分成大小不等的小团,一个个、一遍遍地揉。揉好的面团用擀面杖擀成薄薄的圆饼,先在最大的一张面饼上撒上拌好的馅料,在上面盖一张略小的面饼,再撒馅料,再盖面饼。依次摞起来,一般是三层,或者五层,摞好面饼以后,母亲还要沿着每一层面饼外圈扭一圈花边,在最小的面饼上面,放上做好的面花,面花一般用食用色素染色,花红柳绿特别喜庆。

为了照顾不喜欢吃糖的父亲,母亲一般还要用花椒叶和芝麻做一个椒香月饼,步骤还是一样,一层面饼一层碎椒叶和芝麻仁,还要抹上熟好的清油,装饰也是一样的。

我家的大铁锅直径足有七八十厘米,母亲蒸的月饼直径也足有四五十厘米。等到母亲的两锅月饼蒸好,再炒几个小菜,一天的光景也就到黑了。父亲在小院里摆好桌椅,我们扶着爷爷来到摆满菜肴的桌前,一一坐好,母亲端出冒着香甜热气的月饼,像极了天上的满月,香甜的热气氤氤氲氲。

庆阳中秋节还有个传统的习俗,叫“献月亮”。另摆一张小桌在院子里,或者阳台上,将月饼、菜肴、瓜果等各摆放一份,中间香炉里,插上三支香,等待着月亮前来享用,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美好富足的生活。

而事实上,邻里间一群顽皮的孩子们,才是这桌丰盛的贡品的最终享用者。中秋这天,村里的孩子们组团到各家去吃月饼,跟西方的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的习俗相似,但这里的孩子们似乎没有“捣蛋”的机会,因为每个热情好客的庆阳人在这一天都准备好月饼等候客人上门,即便是吵吵闹闹的小孩子也不例外。

看到母亲用刀把圆圆的月饼切成小块,我们迫不及待伸手去抓,第一口咬到热气腾腾的面饼,满口麦香。第二口才能吃到香甜的月饼馅,蒸过的月饼馅滋味更加香甜,甜而不腻,绵软悠长,花生、芝麻的香味不时蹦出来,小小的口腔里,混杂着麦面的醇香,花生、芝麻仁的酥香,还有消融的红砂糖的绵甜,让人不舍得咽下去。

吃着月饼,看看天上明亮的一轮满月,仔细辨认月亮里的阴影,想象着月中仙子的倩影。也许是因为吃得太饱,伏在母亲的膝头开始打瞌睡,迷迷糊糊听见爷爷正在讲故事的声音……

新闻推荐

以产教联盟为引领打造陇东职教高地

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武德2019年12月,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庆阳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联盟吸纳了庆...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