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席滋味浓
□张文进
进入冬天,忙乎了一年的农户总算到了休闲期,没日没夜辛勤的付出也有了回报:丰收的粮食都装进了粮仓;所得的收入也存进了银行,日子仿佛一下子跟着飞起来。这不,马上临近年关,应酬多得一个接一个,酒席一场接着一场:七姑喜得孙子新添人丁啦,老舅过寿啦,三叔到老送终啦,老小外家,左邻右舍,红白喜事等,无不充斥着整个年前节后。在镇原农村,永远打不倒的乡俗,就是“坐席”,这也是千年的约定,舌尖上的美食,总是离不开老席。尤其是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人们在婚丧嫁娶上,更加注重人情世故,这也是断然不可忽略省却的。
前几天,表弟打来电话,说准备给老父亲过八十岁大寿。叔父勤劳辛苦一生,在我的记忆里,热闹操办过生日,这还是第一次。民间有七十三、八十四有关乎老年人“门坎儿”的说法。按说借此冲冲喜,让老人家乐一乐,安度晚年,也是做儿女们应尽的孝心。其实,给老人过寿,就是让多年不见的亲戚走一走,让老人高兴,在一起吃吃喝喝,也是弘扬美德孝道的一种方式。乡俗难易,为人晚辈者,为老人祝寿,责无旁贷。
走进村子,浓厚的饮食文化之风扑面而来,五千年中华文明,从麦子的记忆,到稻香的陶醉,到果蔬的成长,再到农耕文化对于美食依恋与不断传承和发展,只要一提起镇原老席就胃口大增,欲罢不能。在记忆深处,总希望天天有酒席吃。乡间美食的强烈诱惑力,扎根在童年的记忆里,有了美食回味,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难以忘怀浓浓的乡愁。而对于乡村酒席美食的记忆,总是遗憾多于感叹。
在镇原农村“过事”,客人们从十里八村赶过来吃酒席。喜事一半天,白事得几天,一坐一大场。来客多是大男人,男女聚桌而坐,水酒饮料、瓜子糖果香烟,一样也不能少。镇原老席是中国儒家文化在“食”与“行”上的集中反映,主要形式有“十七国宴”“十三花”“十全”等。其中尤以“十三花”比较常见,以十三个大菜为主,配以八个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风搅雪”,多么“阔气”的名字!从中可以感受吃镇原老席,无疑是口舌之间最酣畅淋漓的狂欢。在调味上,镇原老席的厨师选用姜粉、大香、醋、盐等简单调料,很多菜品都是简单加工甚至不加工,这样更能体现出食物的本味。事实上,在烹饪方面,你越是刻意求新求变,越是距离平易、纯朴、自然的味道越远。菜肴是八凉八热,满盘子满碗。
镇原老席从摆盘来看,也有讲究。猪肉是绝对的主角,排骨、旋肉、肝子酥肉、条子肉、蹄花、丸子,单凭猪肉就能做出多种花样。镇原老席可以看出它的几个特点。就拿旋肉这道菜来看,看似只是一盘肉,但是厨师“功力”的深浅往往就是在这几片肉上体现,软肉怎么切得又薄又完整最考验厨师的刀工,旋肉一片挨一片旋得立起来,没有几年的功夫是做不到的。而那些有些发腻的肥肉片,其实经过煮、蒸、炒等几个环节的调和、收束,镇原老席吃起来已经是热糯香软、入口即化,在味蕾上尽情舒展。看似一样的猪肉,但在席面上,从色香味却呈现出风格完全不同的变化,这正是镇原老席加工的复杂之处。酒席上菜肴色味香型量,颇合客人胃口,味道不错,经济实惠,即使与城市大酒店饭菜味道相比,也不觉得逊色多少,毕竟是几千年遗传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古老文明的窗口,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这吃镇原老席,客人们大都是一个村子的,还有来自十里八乡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吃好喝好,酒满心诚,菜香留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如果不能够让其吃好喝好,就是主家缺位,会令主家心里不踏实。
坐在席上,吃着喝着,我回味起儿时的乡下红白喜事场面。虽然物质匮乏时代,富裕人家操办酒席,总还是会办得风光一些。客人们坐满一大场,熙熙攘攘,那是最令人向往、称作“十三花子”的酒席,色彩斑斓,香味香形诱人,上菜开席,觥筹交错,只听得一片咂咂声。人人满脸红光,皆大欢喜,但也有醉得像红脸关公一样者,东倒西歪,洋相百出。因为老席上配置的都是本地三岔黄酒和庆阳白酒,怎奈黄酒和白酒是个融合力极强的东西,与大肉相生相克,与主食为伍,与蔬菜为伴,所以它似乎不在意谁来占自己便宜,偷自己风光,不妒恨菜肴抢占自己风头。但不管怎么说,酒是不可或缺的。虽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好起来了,生活习惯、饮食文化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但镇原老席背后那些乡下土厨子,正儿八经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一直延用并传承,多年来不曾改变。
镇原老席延用至今具有1700多年的文明史,被成功申办为“庆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全县做老席的饭馆所有100家之多,厨师更是上千人,从帐篷、餐具、桌椅、服务形成整套的一条龙产业结构,大大方便了用户的需求。
镇原老席,和勤劳质朴的镇原人一样,生于斯,长于斯,相伴相随,不离不弃,在文明和谐的新时代,讲述着似水流年里一个个古老而又传奇般的往事……
新闻推荐
(接1版)从银川出发,银西高铁1小时到惠安堡、2小时到庆阳、3小时到西安,将沿黄城市带和关中城市群有效融入经济圈,极大地促进了...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