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峰农民冬闲时节增收忙
本报记者 盘小美
冬日的西峰,冷风萧瑟,寒气逼人,地里的庄稼早已尽数归仓。但肖金镇米王村万润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温室大棚里却暖意融融,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走进其中一座草莓大棚,一畦畦草莓苗茂密葱茏,绿意盎然,几名工人穿梭其中,忙着除草、整杈。“现在是农闲时间,家里的农活都干完了,我就到合作社的大棚打零工,每天收入七八十元。”米王村村民何秀兰告诉记者,秋收结束后,她忙完自家地里的农活就到大棚务工,每月能收入2000元左右。
在另一座大棚里,种植户脱雪妮打理着黄瓜苗。“我以前在家种地,今年在合作社承包了3座大棚,种植黄瓜和油菜,最近比较忙,每天都要采摘黄瓜,还要给瓜苗除草、掐龙须、整理旁枝。”脱雪妮说,黄瓜从今年10月陆续上市,目前每天还能采摘100多斤,每棚年收入预计在2万元左右。
米王村党总支书记李海全介绍,近几年,该村积极发展瓜菜产业,今年成立庆阳万润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抱团发展设施瓜菜。目前合作社共有温室大棚151座,主要种植樱桃、草莓、黄瓜、辣椒、西红柿等果蔬,年总收入预计在400万元左右,同时为村里闲置劳动力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周边村民发展小拱棚100多座。
在这个冬闲时节,同样忙碌的还有董志镇董志村村民宋范军。以前,宋范军在外从事餐饮行业,去年12月,他投入资金建设鸡棚,从广州引进1000只绿壳蛋鸡,养殖4个月后开始产蛋,收益良好。今年6月,宋范军再次引进1000只鸡苗,目前存栏1600多只。
“每天都要拌料、喂鸡,打扫鸡棚,捡拾、包装、配送鸡蛋,忙个不停,虽然很辛苦,但是这个绿壳蛋鸡的养殖效益还是很好的。”宋范军说,他养殖的绿壳蛋鸡目前平均每天产蛋700枚,鸡蛋月销售额1.2万元左右。宋范军计划再修建一座能容纳2000只鸡的棚舍,扩大养殖规模,进一步增加收入。
如今,在西峰乡村,变冬闲为冬忙的农民还有很多,他们利用农闲时节,通过多种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近年来,西峰区结合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结构,通过政策扶持、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等方式,引导鼓励农民改变传统种养模式,成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适当规模发展种植养殖业。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发挥经营主体技术、管理、市场、营销、品牌等优势,以订单生产、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广大村民参与产业发展。
同时,统筹落实技能培训、就近就业等措施,结合产业特点及群众自身需求,举办果树栽植、家畜饲养、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劳动技能,鼓励农民在当地企业和合作社就近就业,实现在家门口增收致富。
目前,全区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个,注册农民合作社1295个,其中种植业565个,养殖业399个,全区合作社带动贫困户5230户21020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娜、张莞佩)今年以来,西峰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有保障冲刺清零后续行动,全面实施控辍保学“双线三包”工作机制...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