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海绵城市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市海绵办有关负责人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本报记者 闫慧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庆阳市256个海绵项目已全部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178项,完成投资42.8亿元,占国家批复总投资的89%,海绵城市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日前,记者采访了庆阳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就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作了回应。
问:西峰城区人流量、车流量大,道路狭窄,为什么要在老城区集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答 :2016年,庆阳市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市,试点区域2 9.6平方公里,其中,老城区面积占比超过30%。由于庆阳市老城区是在原有西峰镇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市政设施配套不足,雨污混流,其中,解放路、安定路、西大街仍采用雨污合流砖箍涵,地下管网系统不成网,排水防涝能力弱,城市内涝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城市正常运行和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老城区进行海绵项目建设和内涝治理势在必行。
问: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项目包括哪些内容?
答:实施地下雨污管网提标改造、内涝治理和老旧道路海绵化改造是国家海绵试点建设的“规定动作”和必建项目,也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强制性要求。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全面提高城市雨污分流排放能力,削减暴雨峰值,控制地表径流,改善城市功能;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顽疾,为市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
问:老城区道路施工为什么只见“围挡”不见施工?
答:老城区多为内涝治理和老旧道路改造项目,分为地上建设和地下建设两个部分。地下部分进行人工或机械顶管施工,每隔100米开挖工作井及接收井,在地下5米至15米范围下埋管道,管径在0.8米~2.8米之间,同时新建中水管道,更新电力、电讯等配套设施,施工难度较大,周期较长。这些项目主要将现有地下合流制管网系统改建为雨污分流系统,扩大管网管径,提高排放标准。地上建设内容主要有车行道路铺油造面、人行道透水铺装、生态树池改造,绿化带雨水花园和植草沟等海绵设施,同步提升绿化、亮化等景观效果,增加城市美感。
截至目前,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内涝治理项目,除西大街(开工晚)和北京大道(部分区域)预计在今年底前完成以外,其余内涝项目地下顶管已全部完成。
问:冬季施工对工程质量是否有影响?
答:在冬季还继续施工的项目主要为内涝治理项目,项目采用人工与机械顶管相结合方式施工,封冻前完成人工作业井,冬季采用机械地下顶管,管道埋深在5米至11米,超过本地区冬季冻土深度,冬季施工不影响工程质量。同时,我们会督促项目参建各方,严格按国家冬季施工技术规定,加强施工现场质量安全管理。
问:目前,庆阳市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完成了多少项目,今年还有哪些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将在什么时候完成?
答:今年,庆阳市256个海绵项目已全部开工,截至目前已完成项目178项,完成投资42.8亿元,占国家批复总投资的89%。预计年底前,除董志塬水厂(开工较晚,体量大)和“三湖三沟道”的绿化、附属配套工程因季节原因无法实施外,其余项目年内均可实现海绵指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张瞳)日前,记者走进庆阳市海绵管控业务技术用房及海绵广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有序地进行“海绵科普...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