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补过度小心秋后“发福”

陇东报 2020-10-26 00:52 大字

本报见习记者 张瞳

秋季随着连绵的大雨悄然而至,天气转凉,“贴秋膘”的养生方式被人们提上日程。“夏天天气炎热,胃口差,吃的也清淡,自然体重下降了不少,秋天一定要多吃点荤腥补补身体才好。”正在购买肉类的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贴秋膘”是民间的传统习俗,一到秋天家里就会做一些美味佳肴,包括各式各样的肉类,是名副其实的“以肉贴膘”。

“贴秋膘”是否有合理的科学依据?记者带着这一问题采访了庆阳市中医医院脾胃科主治医师李宏哲。他告诉记者,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确实需要进补,秋冬也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从吃得饱变成了吃得好,日常生活中营养过剩很普遍,如果‘贴秋膘’时,过度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肉类食物,很容易秋后‘发福’,甚至导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肠胃功能紊乱等疾病。”李宏哲提醒,要学会正确“贴秋膘”。

立秋后是生津养阴的好时节,高脂肪并不利于养生,“贴秋膘”时应少吃辛辣、煎炸食品,搭配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比如豆芽、菠菜、胡萝卜、芹菜、小白菜、莴笋、百合、莲子、杏仁等,营养丰富又不容易让人发胖。多食山药、芋头等薯类,以此适当替代精米白面,可以预防肥胖和多种慢性病。此外,肉类爱好者可以选择鱼肉,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有利于补充营养和保持体重。

为避免秋后“发福”,吃得多也要动得多。李宏哲说:“秋高气爽,是登高远足的好时节,应做一些有氧的养生运动,例如太极拳,其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应,对秋季养生大有裨益。”

“虽然‘贴秋膘’有养生的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李宏哲告诉记者,脾虚患者、胃火旺盛者不宜“贴秋膘”。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人群进补前应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平素嗜食辛辣、油腻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进补前一定要先清胃中之火,适度摄入苦瓜、黄瓜、冬瓜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贴秋膘”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进行,尤其老人、儿童及超重肥胖者要慎重进补。老年人、儿童消化能力较弱,易积滞宿食、食欲不振,在进补前可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肥胖本身就是种疾病,还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体重属于超重肥胖的,不要盲目“贴秋膘”。

新闻推荐

第三届庆阳仲裁委员会换届会议召开

本报讯(实习生张倩记者李彬)10月20日,第三届庆阳仲裁委员会换届会议召开。副市长杨涛出席并讲话。会议宣读了市政府聘任第三...

庆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庆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