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渊源 刘昌宇

青岛晚报 2020-09-19 06:13 大字

今年是建国七十一周年,在庆祝伟大祖国生日的时候,你可知道国庆作为一种节日古已有之?那么历史上的国庆节到底是何种状味?其由来和演变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国庆”一词最早见于西晋的文学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一文中有“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的记载。古时的国庆节,大多以帝王的登基、婚娶和诞辰之日为准,通常这一天皇帝会大赦天下,赏赐百官,举办盛大宴会,歌舞戏曲表演等活动,把国庆的喜乐气氛推向高潮。

据史料记载,最早把自己的生日纳入国庆的帝王是唐太宗,好在这位亲民的皇帝觉得自己的诞生日正是母亲的受难日,只是点到为止地在这一天为自己庆贺一下。然而等到他的孙子唐玄宗上任后,却一点也不客气,他一改唐太宗的清廉,不仅在生日这天欣然接受文武百官的祝寿,还大摆宴席,张灯结彩,并宣布全国放假三天,并将国庆日定为“千秋节”,意在千秋万代江山永固。后来不久,唐玄宗又忽发奇想,将“千秋节”更名为“天长节”,意在与天地共长久。唐玄宗之后,历代帝王觉得以自己的生日作为国庆节这个主意不错,于是纷纷效而尤之,于是便出现了五花八门、叫法各异的国庆节。如肃宗的地平节、敬宗的庆成节、武宗的庆阳节、宣宗的寿昌节、懿宗的延庆节、昭宗的嘉会节、哀帝的乾和节等。

到了明清,由“千秋节”演变成的“万寿节”更是得到了朝廷上下的高度重视,并把其与“元旦”“冬至”并称为三大节。值得一提的是,1713年阴历三月十八这天,正是康熙皇帝六十大寿,举国上下都为他的生日举行了盛大庆典。生日这天,官员们在皇宫里专门搭建了彩棚和金殿来摆放寿礼。金殿里挂满了写着贺词的寿幛,戏台上上演着为皇帝祝寿的吉祥戏剧,赛马,比武,热闹而喜庆。待到圣上驾銮而来,臣民则纷纷磕头祝寿,等待着太监们分发糕点,街头上戏剧表演、游行、踩高跷更是一片欢腾。

到了民国时期,起初南方以“双十节”即辛亥年的武昌起义日为国庆节,家家放鞭炮,工会讲演,宣传革命,舞狮子,敲锣鼓,十分热闹。而北方仅是机关和学校放假一天,十分冷清。直到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南热北冷的国庆节才有所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12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接受全国政协的建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从此,中国人民有了完全意义上的国庆节。

透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史,我们从国庆的由来和演变中,既可以管中窥豹地一览古老的华夏文明,又可以从中领略到我国民主与法治的进步过程。历史无可辩驳地说明,有国才有家,国昌则民强,作为国人应珍惜如今这个幸福的年代,立足自身岗位,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闻推荐

海绵城市,把雨水留住用好 庆阳市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闫慧进入九月,随着海绵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全力推进,西峰城区又增添了几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区南北主路岐黄大道经过...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